首页> 中文学位 >薯蓣属13种植物繁殖特征比较及其组织培养的初步研究
【6h】

薯蓣属13种植物繁殖特征比较及其组织培养的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文献综述:薯蓣属植物的研究概况

1.1分类及系统学研究

1.2生态地理分布与资源的研究

1.3薯蓣属植物的形态解剖学研究

1.4薯蓣属植物的组织培养及生理生化研究

1.5薯蓣属植物的医药开发及综合利用

2.材料与方法

2.1研究材料

2.2研究方法

3.结果与分析

3.1薯蓣属植物雌雄花器官的比较观察

3.1.1薯蓣属植物雄花的花部形态特征

3.1.2薯蓣属植物雌花的花部形态特征

3.2粉背薯蓣花芽分化及其与原种叉蕊薯蓣花器官的比较

3.2.1粉背薯蓣花芽形态分化及其主要特征

3.2.2粉背薯蓣、叉蕊薯蓣花器官的形态比较

3.3粉背薯蓣的胚胎学研究

3.3.1子房及种子形态

3.3.2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的形成

3.3.3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的发育

3.3.4胚和胚乳的发育

3.4黄独、山药地上克隆繁殖器官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3.4.1黄独、山药营养器官解剖的比较观察

3.4.2山药、黄独零余子的发育解剖观察

3.4.3穿龙薯蓣根茎生长的形态特点

3.5薯蓣属植物黄独、山药组织培养的初步研究

3.5.1两种零余子愈伤组织诱导的观察

3.5.2黄独、山药无菌苗的获得

4.讨论:

4.1薯蓣属植物雌雄花器官的比较研究及其在演化上的意义

4.2粉背薯蓣花器官的发育特征

4.3叉蕊薯蓣与粉背薯蓣的花部特征鉴别

4.4粉背薯蓣的胚胎学特征

4.5薯蓣属植物克隆生长特性

4.6零余子的形态学本质及其贮藏、传播功能

4.7薯蓣属植物黄独、山药组织培养的初步研究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表

图版说明

图版1

图版2

致谢

展开▼

摘要

薯蓣属(Dioscorea)植物隶属于单子叶植物纲,薯蓣科。该属有850多种,其中药用食用资源丰富,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本文对13种薯蓣属植物的雌雄花器官进行了比较观察;研究了薯蓣属粉背薯蓣的花芽分化、大小孢子发生等发育过程,观察了薯蓣属山药、黄独、穿龙薯蓣克隆繁殖器官的形态结构特征。结果如下: 对花部器官的比较研究表明,薯蓣属植物雄花花序多为穗状或圆锥状,且每序花的数量远远高于雌花,对保证繁殖成功具有一定意义。13种植物中花被片的形态、雄蕊的形态数量、退化雌蕊的形态等性状可以作为分类及系统位置判定的一种依据。 叉蕊类群是薯蓣属中较为特殊的一类,其3枚雄蕊与退化雄蕊互生。对粉背薯蓣(Dioscorea collettii Hook f. var. hypoglauca)雄花的解剖研究表明,粉背薯蓣雄花为功能上的单性花,花芽分化时雄蕊原基正常启动。随后,3枚雄蕊正常发育,3枚雄蕊退化。成熟雄蕊药隔分又、变宽呈加厚短叉状,退化雄蕊呈花丝状,顶端分叉或膨大成瘤状。 粉背薯蓣花药具4个花粉囊,花药壁发育为单子叶型,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1层和绒毡层组成,绒毡层为腺质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后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为四面体型排列,偶有左右对称型排列,成熟的花粉粒为二细胞型。雌蕊三心皮三室,子房下位,中轴胎座,每室两倒生胚珠,厚珠心,双珠被。胚囊发育为蓼型,胚囊成熟后为7细胞8核胚囊。子叶两枚,但由于在胚胎发育后期,1枚子叶迅速增大,把胚轴和另1枚子叶挤向侧面而呈原始细胞团的状态。 对山药、黄独的茎、叶、珠芽的发生发育进行了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两种植物的茎部横切均为多角形,解剖结构可明显区分为表皮、皮层、维管组织、髓等部分。其中山药茎生维管束最大后生木质部导管1对,黄独则为3个。两种零余子结构主要由表皮、薄壁组织、初生加厚分生组织、内生薄壁组织和散生的有限外韧维管束组成,成熟时表面覆盖叠生木栓。 以零余子和茎段为外植体,对黄独,山药材料的愈伤组织诱导以及无菌苗的建立进行了研究。表明黄独、山药零余子均能够在诱导培养基MS+6-BA2.0mg/L+NAA2.0mg/L上诱导形成愈伤组织,山药切块光照培养条件下生长较慢但质地较好,黄独材料愈伤组织呈透明水渍状。山药茎段接种于无激素培养基上,能够继续分化形成无菌苗,生长良好。黄独材料MS+0.2mg/LBA+0.1mg/LNAA上植株生长良好,并能够诱导形成零余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