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赣南安远九龙山观音堂“朝神”仪式音乐研究
【6h】

赣南安远九龙山观音堂“朝神”仪式音乐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安远九龙山“朝神”仪式相关背景描述

第一节 安远九龙山地理及人文环境

第二节 观音堂“朝神”仪式的信仰背景

第三节 神圣的祭祀场所——观音堂

第二章 安远九龙山观音堂“朝神”仪式个案实录

第一节 安远九龙山观音堂“朝神”仪式的组织机构及参与者

第二节 安远九龙山观音堂“朝神”仪式活动程序

第三节 安远九龙山观音堂“朝神”仪式中的乐班实况

第三章 观音堂“朝神”仪式的音乐建构分析

第一节 实际操演中的传统曲牌及释义

第二节 仪式器具择用及其变化

第三节 传统定调方式

第四节 观音堂“朝神”仪式中的音声分析

第四章 观音堂“朝神”仪式音乐的文化人类学阐释

第一节 多神信仰中一神独尊的主神崇拜

第二节 仪式及其音乐的文化价值功能

结论

附录一 安远县客家民间“朝神”仪式常用曲牌

附录二 主要被访人名单及采访信息

附录三 安远九龙山观音堂“朝神”仪式对联摘录

附录四 观音堂“朝神”仪式采访录音记述摘录

附录五 安远九龙山观音堂“朝神”仪式手抄经书

附录六 钟素萍硕士学位论文DVD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朝神”俗称“问神”、“朝仙”,是在赣南客家地区流传已久的民间祭祀仪式,至今仍活跃在赣南的安远县。赣南客家地区历来有尚鬼信巫的传统,各种祭神、祭祖、红白喜事、节日庆典等仪式都体现出中原古韵与当地土著居民相融合的民间地方风格。
  以赣南安远县九龙山观音堂“朝神”仪式为个案,笔者运用田野调查法对安远九龙山观音堂“朝神”仪式及其音声①进行考察,先后对安远九龙山观音堂“朝神”仪式进行了6次实地调查。共拍摄“朝神”仪式图片3000多张;对“朝神”仪式过程所摄录的视频约100G;对“朝神”仪式过程,理事、法师、香首、乐手和部分信民的专访,以及对乐班、曲牌、乐器的指法与民间定调等方面进行采访的录音约2G。根据录音、采访整理的资料,及笔者撰写的田野笔记、田野日志等约3万字;采录、记谱的吹打乐曲牌30多首,锣鼓经10首。
  本文立足于音乐人类学的研究视角,详细记录仪式过程;通过对仪式中的乐班的技艺传承、演奏形式、音乐交流方式、经济供养及其用乐情况,进行历时性和共时性的比较,探讨仪式及其音乐得以存在的深层原因,认为乐班用乐的多元性及其适时的作出相应的调节是乐班生存之道;通过对音乐本体建构的分析,揭示音乐与仪式的内在联系及当地客家人的音乐观念、审美观念,认为仪式音乐中的装饰音是安远民间传统音乐相对稳定的润腔方式;最后,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对“朝神”仪式所展现当地客家人的神明崇拜和仪式及其音声的文化价值功能进行阐释,认为安远九龙山客家地区属于多神信仰中一神独尊(观音)的主神崇拜,安远九龙山观音堂“朝神”仪式音声的本质功能在于它的实用性,主要包括通讯、控制、符号和造势功能,而“朝神”仪式本身则具有凝聚村落人心、调控村落矛盾和强化长幼尊卑秩序的功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