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安远九龙山采茶戏经典剧目《睄妹子》唱腔音乐研究
【6h】

安远九龙山采茶戏经典剧目《睄妹子》唱腔音乐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学术价值

1.3 研究方法

1.4 文献梳理与现状评述

第2章 九龙山采茶戏概述

2.1 九龙山采茶戏历史沿革

2.1.1 九龙山采茶戏人文环境及传承现状

2.1.2 主要传承谱系

2.1.3 主要代表性人物

2.2 九龙山采茶戏唱腔客家方言特点

2.2.1 客家方言词义结构上的特点

2.2.2 客家方言方位词的特殊表示法

2.2.3 客家方言语法特点

2.3 九龙山采茶戏剧目唱腔形态特点

2.3.1 “三腔一调”唱腔形态

2.3.2 角色表演风格与表演特点

2.4 九龙山采茶戏唱腔文化审美价值取向

2.4.1 唱腔风格与表演个性的审美价值

2.4.2 客家语言词汇和衬词的审美特色

2.4.3 唱腔形态的文化审美

2.4.4 “三角成戏、以丑为美”的人文景观

本章小结

第3章 经典剧目《睄妹子》唱词与唱腔音乐特征

3.1.1 戏班定点实地考访

3.1.2 多点实地专访和普考

3.1.3 采茶戏剧目考察实录

3.2 剧目唱腔歌唱行为

3.2.2 《睄妹子》曲牌唱腔的呼吸

3.3 剧目唱腔语言的文学特征

3.3.1 角色“念白”的留存特点

3.3.2 “草根”的悲欢

3.3.3 幽默诙谐的语言特征

3.3.4 抑扬顿挫的唱腔特点

3.3.5 歌、舞、戏的和谐统一

3.4 “一曲多用型”曲牌唱腔结构分析

3.4.1 “喂是喂”唱词结构分析

3.4.2 “喂是喂”曲调结构分析

3.4.3 “喂是喂”唱词与唱腔曲调的关系

3.5 “一曲专用型”曲牌形态分析

3.5.2 “对花Ⅱ”唱腔形态

3.5.3 “十打”曲牌唱腔形态

3.5.4 “对花Ⅰ”曲牌形态分析

本章小结

第4章 九龙山采茶戏唱腔音乐形态现状及其发展规划

4.1 剧目及唱腔音乐传承濒危现状

4.1.1 角色唱腔缺乏色彩和韵味

4.1.2 唱词缺乏规范性

4.1.3 人才的缺乏和流失

4.2 传承保护及发展规划

4.2.1 采茶戏“源头”文化传承保护方案的实施

4.2.2 九龙山采茶戏唱腔音乐形态发展规划

本章小结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明朝中期,赣南安远县九龙山茶区兴起了“采茶歌舞”,其与当地民间龙灯舞“五股龙”不断融合,逐渐演变成了“茶篮灯”。到了明末清初,随着当地茶文化的不断发展,九龙山与福建、广东等地茶商日益增长的茶业商贸活动背景下,九龙山“茶篮灯”逐步发展成为“九龙山摘茶”。当下的赣南采茶戏主要起源于安远县九龙山的采茶歌舞小戏一“九龙山摘茶”,经过数代“茶篮灯”歌舞传承人等艺人广泛吸收外界民间文化养分,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一定民间故事情节和“二旦一丑”角色表演人物的民间“采茶歌舞小戏”(安远县民间俗称“三角班”)。它是九龙山采茶戏最早的戏剧模式,距今有数百年的历史。其主要流传于江西,是赣南安远县客家先民们在长期茶事劳动中逐渐形成的集戏、歌、舞于一身的带有地域性、文化性、表演性、娱乐性等特征的优秀地方戏曲形式。 本文主要采用个案研究方法,选取安远九龙山客家采茶戏的优秀经典剧目《睄妹子》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从九龙山采茶戏经典剧目《睄妹子》的历史沿革、地域分布、传承谱系以及其文化审美特征和艺术价值概述源起,立足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借鉴民族音乐学的多重性思维方法,从赣南安远县九龙山采茶戏文化背景、文化审美取向等多方面文化角度出发,通过九龙山采茶戏个案经典剧目《睄妹子》唱腔音乐等艺术特点的微观调研与论证相补充的理论框架,重点对经典剧目《睄妹子》的曲牌唱腔形态、音舞形态、唱腔文学特征以及对其当下传承保护存在问题和今后发展规划设想均进行了大胆探索性论述,并通过对该剧目几个优秀选段唱腔曲牌形态和角色特点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立体的考察和研究分析,试图能较全面揭示九龙山采茶戏经典剧目《睄妹子》的文化内涵,充分体现该剧目的创演颂扬了客家人在艰苦生产劳动中积极向上、勇于开拓、勤劳朴实的生活态度和敢于冲破封建礼教枷锁、大胆对自由爱情的向往与追求的进步思想等艺术价值。 安远县九龙山作为赣南采茶戏的重要发祥地,其剧目的传承保护及其创新开发利用应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作者通过对优秀经典剧目《睄妹子》唱腔音乐的个案研究,旨在促进九龙山采茶戏等其它传统剧目唱腔艺术的发展,特别是优秀唱腔演员的挖掘、培养和引进以及对剧目唱腔的改良优化研究,大胆阐明了自己一些建设性意见,以期能全面体现九龙山采茶戏唱腔音乐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创新性和时代性,使九龙山采茶戏的角色唱腔音乐艺术的创新发展给人以清新的艺术视听和文化启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