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孔孟志趣研究
【6h】

孔孟志趣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 论

1.1 本论题的形成

1.2 本论题研究现状

1.3 创新点与研究意义

第2章 孔孟的济世之志

2.1 孔子“礼仁”志向与“大同”理想

2.1.1 孔子的复“礼”志向

2.1.2 孔子的为“仁”志向

2.1.3 孔子的“大同”理想

2.2 孟子的“仁政”蓝图

2.2.1 德治主张

2.2.2 民本理念

2.3 孔孟为实现志向的努力

2.3.1 四处游说,不遗余力

2.3.2 历经曲折,直面质疑

2.3.3 以道自任,坚守理想

第3章 孔孟“志于学”和“乐于教”

3.1 “志于学”

3.1.1 为学乐趣与个人认同

3.1.2 治学态度

3.2 “乐于教”

3.2.1 人生一大乐事

3.2.2 个体价值与理想传承

第4章 孔孟的生活情趣

4.1 衣食住行

4.1.1 衣

4.1.2 食

4.1.3 住

4.1.4 行

4.2 音乐爱好

4.2.1 音乐与个人境遇

4.2.2 音乐与社会理想

4.3 孔孟的个性之异

4.3.1 孔子多面的性格

4.3.2 孟子张扬的个性

第5章 孔孟志趣评析

5.1 时代境遇与孔孟志趣

5.1.1 时代环境下的共同志趣

5.1.2 孔孟志趣之差异及原因

5.2 孔孟志趣与个体价值

5.2.1 志趣之间与孔孟个人

5.2.2 孔孟志趣与后世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作为个人志向和兴趣有机结合的志趣,代表一种行动趋向、价值引导,在人的一生活动包括个人行动范围、理想建成和个人成就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孔孟作为中国社会影响深远之人,志趣在对其一生活动起着导向作用的同时,也最终成就了孔孟个人,而孔孟志趣也因其对孔孟人生、孔孟思想的影响而为后世所效仿。
  本文主要以孔孟志向层面的济世志趣、实现孔孟人生志向与兴趣有机结合的“志于学”与“乐于教”、以及孔孟的生活情趣三大部分内容为考察点。围绕孔孟这三大志趣之间的关联和作用,探讨:孔孟志趣在其一生诸如价值追求、品格炼成、言谈举止、个人成就等方面的影响;孔孟志趣的异同;孔孟志趣对后世的影响。本论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对论文的选题缘由,论题形成,本论题研究现状,以及本论题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创新点和研究意义等问题进行说明。
  第二部分主要围绕孔孟的济世志趣展开,阐述了孔孟各自的人生志向、社会理想、以期构建的社会蓝图,以及他们为实现人生志向所作的努力。
  第三部分主要介绍孔孟“志于学”和“乐于教”的人生志趣,围绕孔孟在学与教活动间的个人态度、行为乐趣,以及学与教对孔孟达成志向和实现个体人生价值方面的关系做分析和阐述。
  第四部分着力体现对孔孟个人乐趣、生活情趣问题的探讨,围绕孔孟的衣食住行要求、个人行为习惯、音乐爱好、以及个人性情几个方面做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力图探讨孔孟生活情趣与其个人人生志向以及所崇尚的个体人生、价值理念、社会理想间的关联。
  第五部分为文章的结论评价部分,主要对孔孟志趣进行评析。围绕孔孟两者之间的志趣异同及原因、孔孟三大志趣之间的关系、孔孟志趣与孔孟个人成才、以及孔孟志趣对后世价值追求等几大方面进行评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