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英文小说汉译的明晰化策略研究——以《德伯家的苔丝》的两种译本为例
【6h】

英文小说汉译的明晰化策略研究——以《德伯家的苔丝》的两种译本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致谢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Content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Significance

1.2 Research Background

1.3 Research Questions

1.4 Research Methodology

1.5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Explicitation:a Translation Strategy and a Hot Issue in Translation Studies

2.2 The Study of Explicitation in the West

2.3 The Study of Explicitation in China

2.4 A Review of Studies on Explicitation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2.5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a Literary Classic Work

2.6 Summary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

3.1 The Explicitation Hypothesis

3.2 Causes for Explicitation

3.3 Categories of Explicitation

3.4 Explicitation and Novel Translation

3.5 Summary

Chapter Four A Case Study of the Explicitation Strategy in the Two Versions of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4.1 Obligatory Explicitations

4.2 Optional Explicitations

4.3 Pragmatic Explicitations

4.4 Translation-inherent Explicitation

4.5 Summary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5.1 Major Findings

5.2 Limitation of this Research

5.3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近年来,明晰化(又称“显化”或“外显化”)作为翻译共性现象之一,一直是翻译界讨论的热点之一。明晰化概念最初于1958年由两位法国学者 Vinay和Darbelnet提出,然后于1995年被译为英语“一种在目标语中将源语中隐含的信息作出明示的文体翻译技巧(Baker,2007,80)”。从其定义可以推断出,明晰化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翻译策略因为翻译具有阐释的性质。在翻译实践过程中,所有的译者都会借助明晰化策略去解决由语言和文化差异带来的难题,进而增强目标语读者对原著的充分理解。从这个角度理解,本文对翻译理论和实践都有启示的作用。
  Blum-Kulka于1986年提出了“明晰化假说”,她指出明晰化是“翻译过程中固有的现象”。Blum-Kulka的研究首次肯定了明晰化是翻译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文从词义、句子结构、语用与修辞四个方面的差异阐释了明晰化产生的原因,强调了明晰化存在的必要性,并为分析具体的明晰化手段建立了理论基础。首先,词义的部分对应现象使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明确界定部分词义,对于在目标语种没有词义对应的现象,有必要对其进行释义或语境化分析。其次,英汉句子结构的差异体现在两个方面:(1)英语是综合语而汉语属分析语;(2)英语句子呈树形结构而汉语句子呈竹式结构。因此,在英汉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都对目的语中的句子进行重组才能符合目的语的习惯表达方式,否则,译文将拗口,生涩且不合语法。再者,由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导致的英汉语用的差异也不容忽视。一方面,译者通常明示出会话中的言外之意目的是突出强调说话者的态度或表明意图。对于原文中蕴含着丰富民族特色的表达,译者倾向于在翻译中附加相关背景知识的介绍,以便于读者更好的了解异域文化、传统习俗、信仰及历史。最后,由于源语与目标语审美差异造成的修辞手段的不同也可能成为目标语读者完全理解译文的障碍。在这种情况下,译者有责任采用明晰化策略,沟通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审美意图。但是,由于明晰化可能会导致原作美学信息的丧失,所以如果原作属于文学翻译的范畴,隐含化(Implicitation)在可行的情况下会比明晰化更具实用价值。但无论如何,在任何一个文本的翻译中“明晰化”和“隐含化”通常是交替使用的,纯粹由其中一种所主宰的翻译是不存在的,文学翻译尤其如此。
  本文对比分析了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的两个中文译本,这两个译本分属著名翻译家张谷若和当代英语学者孙法理。本研究根据Klaudy的明晰化的四分法,对两个中文译本中出现的明晰化现象进行分类,旨在发现英汉小说翻译中通常所采用的具体的明晰化的技巧,并试图通过比较与对比的方法对两个译本明晰化的程度进行评估。总之,正是因为以上语言及文化方面的差异,本文得出了结论,认为明晰化是翻译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策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