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知识转移视角下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路径与模式研究
【6h】

知识转移视角下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路径与模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3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研究意义和创新点

第2章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

2.1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相关理论

2.2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基本内涵

2.3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创新主体分析

2.4本章小结

第3章 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知识转移的特性研究

3.1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知识转移的要素分析

3.2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知识转移的方式分析

3.3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知识转移的流态分析

3.4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知识流态的发展周期分析

3.5本章小结

第4章 知识转移视角下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路径研究

4.1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知识转移的路径分析

4.2知识转移视角下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路径分析

4.3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路径演变中知识转移的路径选择

4.4本章小结

第5章 知识转移视角下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模式研究

5.1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模式内涵

5.2知识转移视角下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模式分类

5.3知识转移视角下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模式选择

5.4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研究结论

6.2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产学研协同创新作为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促进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在促进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和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知识转移作为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基于知识转移的视角对产学研协同创新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以期为实际生活中提升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能力和实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效应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首先,本文界定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相关理论、基本内涵和创新主体组成三部分。在相关理论方面,主要从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和知识转移三方面进行阐述;在基本内涵方面,主要从概念、动因、特征和产生机制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在创新主体组成方面,包括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企业、知识创新主体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协调创新主体的政府、中介组织和金融机构,主要从定位和功能两方面对这些创新主体进行了分析。
  其次,本文对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知识转移的特性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知识转移的要素、知识转移的方式、知识转移的流态和知识流态的发展周期等四个方面。在对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知识质点(系)、知识粘性、知识位势与知识势差等知识转移的要素以及实物载体和人员流动等知识转移的方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借助流体力学的思想,将显隐性知识的流态分别类比成层流和紊流,并根据显隐性知识的主导地位的变化,提出了知识流态的发展周期理论。
  再次,本文基于知识转移视角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路径进行了研究。借助图论的思想,将其运用于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知识转移的路径当中,并结合实例进行了说明。基于知识转移视角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路径(目标协同阶段—组织协同阶段—战略协同阶段)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知识转移的路径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路径演变中知识转移的路径的选择分析。
  最后,本文基于知识转移视角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模式进行了研究。在界定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模式的内涵的基础上,基于知识转移视角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模式分成技术转让模式、联合开发模式和协同一体化模式等三种,并建立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模式的选择模型,结合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模式中隐性知识的占有比例的变化提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模式的选择策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