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轿车-电动自行车事故中碰撞初速度与抛距关系研究
【6h】

轿车-电动自行车事故中碰撞初速度与抛距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电动自行车分类、事故类型以及心理特征分析

1.2.1 电动自行车分类

1.2.2 碰撞事故类型

1.2.3 电动车骑车人心理特征

1.3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1.4.1 研究的目的

1.4.2 研究的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电动自行车事故分析方法研究

2.1 交通事故传统分析计算方法

2.1.1 依照《GAT643-2006》计算车速

2.1.2 依照车辆变形计算车速

2.1.3 依照抛体理论计算车速

2.1.4 存在的问题

2.2 计算机仿真软件在交通事故研究中的应用

2.2.1 常用软件介绍

2.2.2 多刚体动力学与MADYMO软件介绍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MADYMO软件的事故重建方法研究

3.1 事故重建流程

3.2 轿车模型的建立

3.2.1 轿车模型的几何结构和参数

3.2.2 轿车模型刚度参数

3.3 电动自行车模型的建立

3.4 骑车人模型的建立

3.4.1 假人模型的分类

3.4.2 假人模型的缩放

3.4.3 假人-电动自行车模型

3.5 仿真参数设定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模型建立与验证研究

4.1 研究流程设计

4.2 模型建立

4.3 案例验证模型

4.3.1 案例分析

4.3.2 案例过程仿真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碰撞初速度与电动自行车、骑车人抛距关系研究

5.1 速度-抛距模型设定

5.1.1 设计仿真步骤

5.1.2 仿真过程

5.1.3 数据记录

5.2 数据处理

5.2.1 Origin软件介绍

5.2.2 曲线拟合

5.3 案例验证分析

5.4 地面摩擦系数对抛距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轿车与电动自行车碰撞的交通事故研究目前是国内极为关注的新颖课题。每年在我国,轿车与电动自行车碰撞事故的数量不大,占交通事故的总数也不足20%,但是该类型事故中,致伤致死的比例却相较一般事故要高很多,尤其是电动自行车骑车人的伤亡数量要显著高于轿车内的驾驶员。眼下此类事故仍然依靠人工勘查、经验公式计算等传统的事故分析方法,获得的结果缺乏准确性。本文以提高此类事故研究的动态特性、结果可靠性等为目的,对轿车、电动自行车以及骑车人碰撞事故的重建以及轿车碰撞初速度与电动自行车、骑车人抛距关系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本文介绍了电动自行车作为一项交通工具,在国民出行选择中的重要地位,分析电动自行车的类型、碰撞交通事故类型以及电动自行车骑车人的心理,介绍了目前国内外轿车与电动自行车碰撞事故研究的现状。分析了交通事故传统计算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计算机仿真软件在其中的应用。基于多刚体动力学原理,运用MADYM0计算机仿真软件,建立了轿车、电动自行车以及骑车人的多刚体模型系统,通过一起真实的案例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然后修改模型参数后仿真,记录下碰撞初速度-制动距离S轿车、碰撞初速度-电动自行车滑行距离L滑行、碰撞初速度-头部与地面第一次完全接触距离X头部、碰撞初速度-头部与地面第一次完全接触距离Y头部、碰撞初速度-骑车人终点距离X终点和碰撞初速度-骑车人终点距离Y终点六个数据。将这些数据做成图,按照不同的速度区间、不同的轿车-骑车人接触位置,采用Origin8.0软件对每张图做曲线拟合,对比其可决系数R2,得到表达式。接着研究不同地面摩擦系数、不同轿车碰撞初速度条件下,电动自行车滑行距离L滑行以及骑车人终点距离X终点、Y终点与之的关系。
  本文结果对进一步深入研究轿车与电动自行车碰撞事故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为事故双方在事故调查结果认证方面提供了一定依据,同时对于交通事故调查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