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产业政策、合资主导厂商行为和产业成长——以上海大众对中国轿车产业成长的影响为例
【6h】

产业政策、合资主导厂商行为和产业成长——以上海大众对中国轿车产业成长的影响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思路与内容

1.3 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 研究综述

2.1 产业政策的研究

2.1.1 什么是产业政策

2.1.2 产业政策产生的机理

2.1.3 产业政策的评估研究

2.2 产业政策与产业成长的研究综述

2.2.1 什么是产业成长

2.2.2 产业政策与产业成长研究回顾

2.3 产业政策、合资主导厂商行为与产业成长研究综述

2.3.1 产业政策与合资主导厂商研究回顾

2.3.2 合资厂商与产业成长研究回顾

2.4 汽车产业的产业政策与产业成长研究综述

第三章 案例介绍:上海大众的发展历程

3.1 进入市场,主导地位形成

3.2 竞争的加剧,价格战的开始

3.3 市场开放,市场份额下降,多种策略结合

第四章 封闭和开放市场下主导厂商行为模型分析

4.1 无进入的封闭市场合资主导厂商行为理论分析

4.1.1 进入限制和政府严格定价管制下厂商行为模型分析

4.1.2 无进入的封闭市场模型

4.2 开放市场下企业行为理论分析

4.2.1 假设

4.2.2 开放市场下企业行为理论分析

第五章 严格的产业政策管制下,轿车产业的发展研究

5.1 幼稚产业的产业政策与产业成长理论回顾

5.1.1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5.1.2 政府管制和厂商行为的研究综述

5.2 严格的产业政策管制:限制进入的封闭市场

5.2.1 扶持性产业政策实施之前的轿车产业(20 世纪50 年代—1984 年)

5.2.2 扶持性轿车产业政策(1985—2000 年)

5.3 上海大众的行为分析

5.3.1 封闭市场中,价格完全管制下的主导厂商行为

5.3.2 浮动定价管制下的主导厂商行为

5.3.3 政企同盟

5.4 市场封闭时期,轿车产业成长分析

5.4.1 市场封闭时期的轿车产业市场结构:集中度和市场规模

5.4.2 市场封闭时期的厂商行为变化

5.4.3 市场封闭时期的市场绩效分析

第六章 市场开放后,轿车产业的发展研究

6.1 市场开放后,产业政策与产业发展理论回顾

6.1.1 开放后管制与产业发展理论回顾

6.1.2 各国产业政策的放松及绩效

6.1.3 产业政策的放松与产业的发展

6.1.4 开放后国内汽车产业成长研究回顾

6.2 WTO后轿车产业的产业政策分析(2001 年—至今)

6.2.1 WTO后轿车产业政镱

6.3 市场开放后上海大众行为分析

6.4 WTO后轿车产业成长分析

6.4.1 加入WTO后市场结构的变化:从寡头到垄断竞争

6.4.2 加入WTO后企业行为的变化

6.4.3 加入WTO后市场绩效的分析

第七章 结论和建议

7.1 结论与政策的含义

7.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 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之前,在国家严格的消费限制政策的引导下,中国轿车产业基础十分薄弱,发展非常缓慢。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的经济的飞速增长,轿车产业发展逐步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 本文将我国轿车产业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85年-2000年,市场封闭期,表现为高额关税限制了国外轿车整车的进口和政府的严格进入、价格双重限制;第二阶段是市场逐渐开放期,即2001年之后,表现为关税的降低,价格的放开,和行政进入壁垒的降低。 在第一阶段,政府为了追求先进技术和规模经济而采用了合资的方式,期间桑塔纳进入了中国市场,并开始了长达20余年的龙头地位。从1985年进入中国市场直至1999年,桑塔纳的市场占有率几乎达到了50%,可以说,上海大众的桑塔纳引导了这个时期整个轿车产业的成长。第二阶段,中国逐渐加入WTO,随着市场的逐渐开放,产业政策逐渐放松,大量的进口轿车进入中国,轿车市场由上海大众主导的寡头垄断转为垄断竞争,轿车产业利润率下降,产业成长加快,同时国内自主品牌也开始逐步的发展。 本文由案例入手,介绍了合资主导厂商上海大众在这两个不同时期的行为,再通过变化斯塔克尔伯克模型,提出不同的假设,并得针对主导厂商形成原因、主导厂商行为、政企同盟、市场结构变化提炼归纳出五个命题,随后根据产业内的数据和厂商的行为对其进行验证,将抽象的模型运用到一般的分析中。此外,本文还采用了R-SCP范式来分析轿车产业的产业,由产业政策入手,根据政府的管制决定了市场结构,影响到了市场上企业的行为,再共同作用到市场的绩效方面,对产业成长产生影响。通过这样一个案例分析和R-SCP范式的分析,描述轿车市场的发展历程,以期探究在不同时期、不同产业背景下,我国政府对轿车产业调整的轨迹、效果与不足。最后,针对轿车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对策与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