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语用移情策略的实证研究
【6h】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语用移情策略的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有知识的传授,又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语言是学生语言输入的一个重要来源。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兴趣,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热情,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总之,教师语言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当前在多数高职院校的课堂上英语教师只注重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技巧的传授,却忽视了学生的情感需要。整个课堂如同机械化的流程,师生之间没有任何情感的交流。即使师生之间有互动,教师也总是使用批评性的、消极的语言,并没有注意自身授课语言的礼貌性、平等性、合理性,教学往往很难引发学生的共鸣。因此教师不仅应熟练掌握目的语,而且应懂得如何通过使用语言来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
   所谓移情,就是设身处地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的一种意识或行为。语用移情可以认为是语言交际双方设身处地感受和理解对方的心情,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编码和解码。近年来,随着移情理论的引入,其在我国语言教学研究等方面开始了广泛应用。但均以理论研究为主,实证研究凤毛麟角。作者首次在高职院校开展语用移情的实证研究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这项领域的空白。本课题致力于通过语用移情策略在英语课堂上的运用,提高教师自身语言修养,理解学生的真实情感并尽可能地尊重学生,建立师生之间一种平等、和谐的犬系。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争取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本文主要解决三个问题:
   (1)英语教师的语用移情策略是否对高职高专学生有帮助?特别是英语成绩方面。
   (2)在试验的过程中,学生是否体会到语用移情策略的运用,觉得教师的课堂语言与试验前有明显不同?特别是教师在“纠错、期望、鼓励、表扬”等语言方面。
   (3)试验后,从学生的角度调查学生对教师课堂语言及课程的总体满意程度。
   本研究选取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两个平行班级的80名(每班各40人)学生作为被试,将其确定为实验组和控制组。研究工具包括调查问卷(两份)、前测、后测以及访谈。在实验开始和结束时分别进行前测和后测以了解被测试的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此外,针对实验组学生的两份问卷调查也分别于实验前、后展开。实验为期十八周(共72学时),在此期间对实验组进行基于教师语用移情策略运用的英语教学,而对控制组则实施传统的课程讲授。后测结束后在实验组随机选取10名学生进行访谈,以期进一步证实并补充问卷调查及测试结果,从而了解学生对此项策略运用的教学效果的真实评价。此次定量研究(问卷及前测、后测)所收集的数据均通过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并生成结果。
   从研究结果分析来看,针对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前测、后测中的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表明,在前测中两组表现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由同一教师经过相同学时,就相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教学方式的介入后,两组在后测中的表现差异显著,实验组明显优于控制组。问卷调查反馈的信息及实验组前/后测配对样本T检验的结果均表明,教师语用移情策略的运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体现在学生英语成绩的提高。而实验组在问卷中的回答及其受访学生在访谈中均对基于教师语用移情策略的教学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特别提到随着教师语用移情策略的实施,学生自身的语用移情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同学之间的交流更为顺畅。尽管本研究尚存在一些欠缺,例如:样本数量偏少、实验时间有限等,在一定程度上对研究的有效性构成负面影响,但它对教师的语用移情策略在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参考意义。
   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本文的布局结构。第二章是文献综述。第三章是语用移情策略在课堂上的具体运用,即整个实验的主体过程。第四章是对实证研究的方法论介绍,包括研究问题、被试、工具、实验过程、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第五章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第六章则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提出本研究的教学启示,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今后研究提出有益的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