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南京市生食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定量风险评估
【6h】

南京市生食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定量风险评估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

前言

第一章 南京市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监测

1.1 实验样品

1.2 实验材料

1.3 实验方法

1.4 结果和讨论

1.5 小结

第二章 南京市生食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半定量风险评估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南京市生食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定量风险评估初步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3 小结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水产品食物中毒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简介

致谢

展开▼

摘要

研究目的:了解南京市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水平;运用Risk Ranger软件,结合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将生食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危害进行分级;研究从零售到食用过程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变化情况,运用数学模型,定量研究致病菌的风险程度。
  研究方法:在南京市内随机采集海产品样品;生食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测根据《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GB/T4789.7-2008)的操作要求进行。半定量风险评估:采用Risk Ranger软件进行评估并对危害分级。危害识别:通过查阅相关专著、教材、国内外文献和评估报告,收集副溶血性弧菌的危害特征资料。危害特征描述:剂量一反应模型基于国内外的人体试食研究,拟合数学模型,选择Beta-Poisson模型。暴露评估:应用风险评估软件@Risk6.2建立生食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导致食物中毒的评估模型。在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的基础上,考虑各种不确定因素,进行疾病发生概率的估计。
  研究结果:1、在南京市各采样点采集了共284份海产品,136份检出有副溶血性弧菌,阳性检出率为47.89%,阳性样品的平均含菌量为49.87MPN/g,南京市海产品中平均副溶血性弧菌含菌量为1.08MPN/g。四类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阳性检出率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贝壳类的阳性检出率最高。2、南京市每人每天因生食海产品引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患病概率为2.47×10-4,每年因生食海产品引起的病例数为5.51×105人,风险等级为62。根据评估得到的风险等级,生食海产品为高度风险。调整Risk Ranger软件中的各参数等级并分析,以“初始污染水平增加多少倍可造成中毒”和“食用前烹调的影响”2项指标比较敏感,对评估的结果影响较大。3、定量风险评估结果显示,第三季度是南京市温度较高的季节,也是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在第三季度,每生食一份海产品就可能摄入18.62个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第三季度的预期发病概率为5.86×10-7,预期发病人数为4.8人。从全年来看,预期发病概率为3.03×10-7,预期发病人数为2.5人。
  研究结论:四类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阳性检出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贝壳类海产品的阳性检出率最高;不同月份之间,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阳性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运用Risk Ranger软件进行的半定量风险评估结果显示,生食海产品为高风险,海产品中初始污染浓度和食用前的烹调方式是对风险影响最大的因素。定量风险评估结果显示,零售时副溶血性弧菌的浓度对发病概率的影响最大,正相关系数为0.53;其次是生食海产品的消费量,与发病概率的正相关系数为0.15。综合分析风险评估的结果,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初始污染浓度、食用前的烹调方式、海产品的食用量是影响风险的重要因素。贝壳类的初始污染浓度最高,生食贝壳类海产品的风险最高。对人群来说,由于副溶血性弧菌普遍易感,风险没有明显差别。根据分析结果,认为加强监管海产品,从源头降低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浓度,是控制风险的最有效措施;煮熟煮透海产品之后食用也是大大降低风险的有效措施;尽量减少生食海产品,选择卫生条件良好的在外就餐地点,家庭食用时要注意避免交叉污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