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国学中心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研究
【6h】

中国国学中心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绿色建筑的内涵

1.3 绿色建筑节水节能与水资源化的主要技术措施

1.3.1 节水措施

1.3.2 节能措施

1.3.3 中水处理回用

1.3.4 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1.4 设计与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1.4.1 设计与研究的内容

1.4.2 设计与研究的意义

1.5 设计与研究的路线

1.5.1 设计的路线

1.5.2 研究的路线

第二章 工程简介

2.1 项目背景

2.2 工程概况

2.3 设计文件和资料

2.3.1 设计文件

2.3.2 设计资料

第三章 工程设计说明

3.1 冷水给水系统

3.1.1 系统概述

3.1.2 用水量标准及用水量

3.1.3 卫生间盥洗、厨房给水系统设计

3.1.4 冲厕给水系统设计

3.1.5 冷却塔补水给水系统设计

3.1.6 灌溉冲洗给水系统设计

3.2 热水给水系统

3.2.1 设计小时耗热量及热水量计算

3.2.2 热源的选择

3.2.3 热水系统的设计

3.3 消防给水系统

3.3.1 消防水源

3.3.2 消防用水量及消防水池

3.3.3 室内消火栓系统

3.3.4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3.3.5 雨淋灭火系统

3.3.6 水幕系统

3.3.7 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

3.3.6 气体灭火系统

3.3.7 建筑灭火器

3.3.8 室外消火栓及水泵接合器的设计

3.4 生活排水系统

3.4.1 室内污废水系统的计算

3.4.2 通气管系统计算

3.4.3 污水收集系统

3.5 雨水排水系统

3.5.1 设计参数

3.5.2 汇水面积及立管计算

3.5.3 室内雨水管道布置

3.5.4 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第四章 工程设计研究

4.1 本章概要

4.2 公共建筑变配电室废热利用技术的研究

4.2.1 研究背景

4.2.2 系统工作原理

4.2.3 设计要点

4.2.4 小结与讨论

4.3 建筑中水回用系统的研究

4.3.1 概述

4.3.2 中水处理工艺流程简介

4.3.3 以国学中心为例的中水处理系统的设计研究

4.3.4 小结与讨论

4.4 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的研究

4.4.1 概述

4.4.2 雨水的收集系统

4.4.3 初期弃流量的确定

4.4.4 雨水收集池与水量平衡

4.4.5 雨水处理工艺

4.4.6 效益分析

4.4.7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伴随着绿色建筑的兴起以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的发布,对绿色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设计提出了节水与水资源化等更新的、更高的要求,其中很多的关键技术措施在一般的工程中并不多见。
  结合我国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与施工的新规范和绿色建筑的要求,本课题以实际工程一中国国学中心为依托,以中国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为目标,综合分析北京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各项影响因素,从节水、节能以及水资源的利用三方面确定国学中心的给水排水设计方案,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同时,针对设计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其主要内容包括施工图的绘制、设计说明与计算以及设计研究。施工图绘制主要涵盖了给水、消防和排水等系统的平面图和系统图;设计计算主要涵盖了给水、消防和排水等系统的水力计算;设计研究针对变配电室的废热利用技术、建筑中水回用系统以及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分析结果表明:需要集中供应热水的公共建筑,可以利用空气源热泵的原理对变配电室的废热加以回收利用,从而节省热水系统的热源的能耗;在建筑中水处理工艺中,膜生物法(MBR)与常规的生物接触氧化法相比较,虽然初期土建投资较高,但从整个投资回收期来看差别很小,并有出水水质稳定、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对于雨水收集回用系统而言,在旱涝分明、降雨期较集中的地区,可以通过全面分析全年的降雨数据和月水量平衡,确定合适的雨水收集池的容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