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动脉狭窄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相关性研究
【6h】

大动脉狭窄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缩略词表

前言

文献综述 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及其发病机制

一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2 收集资料内容

1.3 END的诊断标准

1.4 统计分析

结果

2.1 END组和非END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2.2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讨论

3.1 END的发病机制

3.2 END诊断标准

3.3 END的危险因素

3.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硕士期间公开发表及待发表的学术论文清单

展开▼

摘要

研究表明,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虽然给予积极治疗,仍有高达三分之一的患者出现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表现为临床症状在发病数小时或数天内持续或阶梯式的进展恶化,最终可能导致严重残疾或死亡。由于其具体发生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无任何治疗方法可以预防或阻止病情的进展。因此,明确与进展发生相关的临床预测因素显得尤为重要。尽管有研究认为女性、血压、血糖等指标可能与END有关,但是由于研究对象、评估时间窗以及分析方法等方面的不同,目前并没有一个的可靠的指标可以用来鉴别END的高危患者。既往研究发现主干动脉病变与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显著相关,但目前尚不清楚主干动脉病变是否与脑卒中急性期END的发生有关。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资料,旨在明确主干动脉病变对早期预测END发生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与主干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发病24h内收住我院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256例。基于动态的美国国立卫生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END组和非END组。主干动脉的狭窄程度分为无或轻度(<50%)、中度(50%-70%)、重度(71%-99%)、闭塞(100%)。旨在比较两组临床危险因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病灶大小及主干动脉病变情况等。
  结果:256例患者中,70例(27.34%)发生了END。两组间比较,年龄(P=0.045)、病灶大小(P=0.045)、基线NIHSS评分(P=0.007)及主干动脉狭窄程度(P=0.038)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与主干动脉无或轻度狭窄病变相比,主干动脉中度狭窄病变(OR1.511,95%CI0.716-3.189,P=0.279)不是END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主干动脉重度狭窄(OR2.521,95%CI1.079-5.886,P=0.033)或闭塞(OR3.074,95%CI1.262-7.489,P=0.013)是END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主干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病变可能是脑梗死急性期发生END的独立预测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