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双向的煎熬”:在历史与“新历史”之间——李锐小说《银城故事》的历史叙事研究
【6h】

“双向的煎熬”:在历史与“新历史”之间——李锐小说《银城故事》的历史叙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题记

引 言

第一章、暧昧的文类:作为“历史小说”的《银城故事》

第二章、“真实”的求索:历史考证与《银城故事》

第三章、他者的观照:“新史学”视野中的《银城故事》

第四章、偶然的宿命:作为“新历史小说”的《银城故事》

第五章、“煎熬”的网罟:李锐的精神困境与《银城故事》

结语:重建历史观:精神突围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

摘要

当代作家李锐的长篇小说《银城故事》最初发表于《收获》杂志2002年第1期,同年5月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单行本。虽然作品在海内外均产生一定影响,但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时间的限制,相关的评论文章数量有限。而且大多数现有的研究都不同程度地忽略了小说历史叙事的复杂性,论述也流于浅近和抽象。无论是从读者自身对《银城故事》的阅读体验出发,抑或凭借作家的创作自觉,我们都可以初步将其认定为一部“历史小说”。这就有必要首先廓清对“历史”的认识,并对历史和文学(特别是小说)所共有的“叙事”要素进行辨析,从而较为准确地把握两者的关系,以此为前提,结合《银城故事》的文本独特性,制定合适的研究方案,以求对作品得到稳妥的定位。 论文的研究框架建基于以下两种理论:美国学者詹姆逊在《政治无意识》中针对历史叙事采用的“历时性”和“共时性”相结合的分析手段,以及我国现代历史学家陈寅恪“文史互证”的研究方法。首先,在全面深入地挖掘相关文献和史料的基础上,采用历史考证方法,对小说《银城故事》的环境、情节和人物等诸多方面的“真实性”进行钩沉索隐、探幽抉微。其次,利用法国年鉴派史学的理论观照小说文本中映现出的李锐的历史观。再次,在“新历史小说”这一创作潮流的视野中审视小说的主题、人物形象、语言风格以及其叙事的“偶然性”和宿命感等问题。最后,将小说置于1990年代与新世纪之交的当代中国历史语境中,从思想史的脉络中探寻自由主义作家李锐的精神困境、作品的意识形态蕴涵及其历史观的超越性与局限性。在此基础上,展望“新世纪文学”重建历史观的可能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