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课程背景下历史建构性学习教学研究
【6h】

新课程背景下历史建构性学习教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一、建构性学习教学的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二)探究学习理论

(三)“接受学习”理论

二、新课程下历史建构性学习教学的基本理念与应用

(一)新课程对历史教学的要求

(二)历史建构性学习教学程序及策略

(三)历史探究——建构性学习教学与接受——建构性学习教学关系

(四)、历史建构性学习教学实验研究

三、历史建构性学习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历史建构性学习教学中教师的角色

(二)、实施建构性学习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要求

(三)实施建构性学习教学的实效性要求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引导学生构建现代学习方式成为教师关注的重要问题。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是现实教学实践中两种最主要的历史学习方式,尤其是探究学习,已作为历史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而得以倡导。这两种学习方式各有利弊。从实现历史新课程目标来看,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有机结合会起到互补的作用。无论是接受或探究获得的知识或经验,都必须与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相联系,否则就是无意义的学习。即是说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要成为有意义的学习都必须融入建构的成分。因此,我们提出“历史建构性学习教学研究”这一课题。根据中学历史新课程目标与不同的教学内容的需要,我们以建构主义、探究学习、接受学习等教学理论为指导思想,从教师“教”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历史建构性学习教学的两种教学模式:探究——建构性学习教学模式与接受——建构性学习教学模式,并对这两种教学模式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程序与教学策略。 在上述理论构想的基础上,我在工作单位兰西县崇文实验学校进行了4个多月的对比实验研究,实验的结果说明实验班学生的历史学业成绩、探究能力、学习兴趣、学习主体性方面均优于对比班,且存在显著性差异。因而得出了历史建构性学习教学的有效性与高效性。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接受——建构性学习教学与探究——建构性学习教学模式,能有效促进学生在接受学习中进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在探究——建构性学习中既重探究过程又重知识结论。历史建构性学习教学与传统教学比较,最大的不同在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指指导、引导、辅导等)及学生主体作用,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经验的意义建构者;无论是学生接受还是探究而来的知识与经验都与他们原有的知识体系与认知结构相联系,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与经验。本文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历史学科的特点以及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就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学问题进行了探究,并运用了一些典型案例、图表来加以说明。针对研究过程的体验,研究者对历史建构性学习教学提出了几点须注意的问题。由于研究者的水平与研究时间的有限,本研究的结论还有待进一步检验,教学模式的程序与策略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著录项

  • 作者

    崔庆;

  •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
  • 学科 教育·学科教学(历史)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董小川;
  • 年度 200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历史 ;
  • 关键词

    课程改革; 历史教学; 探究学习; 接受学习;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