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初中科学课程情感目标的达成研究
【6h】

初中科学课程情感目标的达成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文献综述

二、初中科学课程情感目标的理论探讨

(一)D.R.克拉斯沃尔的目标分类层次理论

(二)初中科学课程情感目标的分析

1、科学课程情感目标的提出

2、科学课程情感目标的涵义及其理解

3、科学课程情感目标的具体内容及与克拉斯沃尔情感目标对应的层次

4、科学课程情感目标和科学探究、知识与技能、STS之间的关系

三、初中科学课程情感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一)《科学课程标准》的指导

(二)科学教材的支持

1、“活动”和“实验”是《科学》的重头戏

2、“读图”、“思考”与“讨论”是《科学》的点睛之笔

3、“科学探究”是贯穿《科学》的一条主线

(三)科学课程情感教育实践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1、有关学校和部门支持不够

2、教师的全面素质有待提高

3、对教师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的指导不够

四、有效达成科学课程情感目标的策略及案例

(一)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是科学课程情感目标达成的前提

1、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2、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

(二)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科学情感目标达成的基础

1、尊重

2、理解

3、宽容

4、赞赏

(三)全方位、全过程渗透是科学课程情感目标达成的途径

1、课堂教学

2、科学探究

3、课外活动

4、广泛利用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

(四)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认同、激励每个学生,是科学课程情感目标达成的保障

1、学习过程中评价的多元化

2、评价主体多元化

3、成长记录袋内容多元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展开▼

摘要

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制定国家课程标准“要依据各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加强思想品质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倡导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
  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积极的情感与科学的价值观已经被设定为我国教育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基于此,《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把“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作为科学课程的分目标之一。本文从这一目标出发,对初中科学课程教学中如何更好实施情感教育进行了初步地探索和研究。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进行了研究。整篇文章大致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本文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并对研究文献做简要介绍;
  第二部分,依据D.R.克拉斯沃尔的目标分类层次理论,对我国初中科学课程情感目标作了详细的分析;
  第三部分,以A市部分中学为主要样本,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调查了当前A市初中科学课程情感教育现状,然后对成因进行分析,为进一步研究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依据;
  第四部分,结合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探讨了有效达成初中科学课程情感目标的相关策略,并给出了相应的教学案例和课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