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原发性乳腺癌VEGF-C、CXCR4表达与肿瘤淋巴管生成及淋巴转移机制的研究
【6h】

原发性乳腺癌VEGF-C、CXCR4表达与肿瘤淋巴管生成及淋巴转移机制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英文缩略词

原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前言

第一章原发性乳腺癌VEGF-C/Flt-4的表达与肿瘤淋巴管生成的定位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实验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附图1

附图2

第二章VEGF-C、CXCR4与乳腺癌淋巴转移机制的研究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 小结

附图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一 淋巴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及其受体VEGFR-3(Flt-4)与肿瘤淋巴转移及转移机制

综述二 趋化因子SDF-1及其受体CXCR4与乳腺癌转移的关系

综述三 乳腺癌VEGF-C基因、Flt-4在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微转移中的意义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获科研资助项目、发表论文与出版著作情况

展开▼

摘要

第一章原发性乳腺癌VEGF-C/Flt-4的表达与肿瘤淋巴管生成的定位研究目的研究淋巴管生长因子VEGF-C及其受体Flt-4在原发性乳腺癌(primarybreastCarcinoma)组织中的表达,探讨VEGF-C/Flt-4与乳腺癌肿瘤淋巴管生成、临床、病理和相关参数的关系。 方法应用分子生物学原位杂交方法检测VEGF-CmRNA基因和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Flt-4蛋白在89例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标记乳腺癌肿瘤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酶受体(LYVE-1)和HE染色无癌细胞转移的腋淋巴结的CK-19蛋白,探讨VEGF-C/Flt-4表达与乳腺癌肿瘤淋巴管生成、月经状态、临床分期、肿块大小、病理类型、腋淋巴结转移(含微小转移)、nm23和c-erbB-2的联系。 结果在89例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49例表达VEGF-CmRNA,表达率为55.06%。VEGF-CmRNA的表达与乳腺癌组织Flt-4的表达、淋巴管密度(LVD)和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VEGF-CmRNA阴性组比较,VEGF-CmRNA阳性组的Flt-4表达率高,肿瘤淋巴管密度大,腋淋巴结转移率高,P均<0.05;但VEGF-CmRNA的表达与病人月经状态、肿块大小、临床分期、病理类型、nm23和c-erbB-2无关,P均>0.05。43例Flt-4呈阳性表达,阳性率48.31%。Flt-4表达与乳腺癌肿瘤淋巴管生成有关,Flt-4表达越高,肿瘤淋巴管密度越大,P<0.05。但Flt-4表达与病人月经状态、肿块大小、临床分期、病理类型、腋淋巴结转移、nm23和c-erbB-2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VEGF-CmRNA和Flt-4在正常乳腺组织无表达。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肿瘤淋巴管生成,但以肿瘤间质组织中淋巴管生成为主,癌巢中未见到明显的成形淋巴管。肿瘤淋巴管密度与乳腺癌临床分期和肿瘤腋淋巴结转移呈正比,临床分期越晚,肿瘤淋巴管密度越高,<0.05;腋淋巴结转移组的肿瘤淋巴管密度比无淋巴结转移组高,P<0.05。但肿瘤淋巴管密度也与病人的月经状态、肿瘤肿块大小、病理类型、nm23和c-erbB-2无关,P均>0.05。 小结1.原发性乳腺癌组织VEGF-CmRNA的表达与乳腺癌肿瘤淋巴管生成、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VEGF-CmRNA阳性表达组的乳腺癌肿瘤淋巴管密度和腋淋巴结转移率均高于VEGF-CmRNA阴性表达组。 2.VEGF-C/Flt-4介导的乳腺癌肿瘤淋巴管生成主要发生在肿瘤间质组织中,癌巢实质内未见到明显的成形淋巴管。作者认为肿瘤淋巴管实质上主要是肿瘤间质淋巴管。 3.原发性乳腺癌组织肿瘤淋巴管密度与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有关,淋巴管密度越高,腋淋巴结转移的机率也越大。 第二章VEGF-C、CXCR4与乳腺癌淋巴转移机制的研究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与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乳腺癌器官亲嗜性转移中的相互关系和在肿瘤淋巴转移中的作用机制,为探索干预乳腺癌淋巴道转移的新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采用分子生物学RT-PCR方法研究45例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VEGF-CmRNA、趋化因子受体CXCR4mR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分析三者之间在乳腺癌淋巴转移中的内在关系及相互联系;通过Boyden趋化小室法检测趋化因子SDF-1对乳腺癌细胞的趋化活性和侵袭性及趋化抑制性和侵袭抑制性的影响。 结果45例原发性乳腺癌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CXCR4mRNA表达,其中37例呈高表达,18例低表达。CXCR4mRNA的表达与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CXCR4mRNA高表达率组的腋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CXCR4mRNA低表达率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XCR4mRNA的表达与VEGF-C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与CXCR4mRNA低表达组相比较,CXCR4mRNA高表达组的VEGF-CmRNA表达率也高,P<0.05。但CXCR4mRNA表达的高低与乳腺癌病人月经状态、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无关联,P均>0.05。CXCR4的配体SDF-1对乳腺癌细胞的平均趋化活性率达75%,经抗CXCR4单克隆抗体处理后癌细胞的平均趋化活性率下降至34%,CXCR4被封闭前后的癌细胞趋化活性率有明显的差异,P<0.05。经RT-PCR法检测45例乳腺癌组织中的VEGF-CmRNA,33例VEGF-CmRNA呈高表达,高表达率为73.33%,其表达与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有关,腋淋巴结转移组的VEGF-CmRNA的高表达率明显高于腋淋巴结无转移组,P<0.05。VEGF-CmRNA的表达与乳腺癌病人月经状态、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无关,P均>0.05。ER表达与CXCR4mRNA和VEGF-CmRNA的表达无关,P均>0.05。 小结1乳腺癌趋化因子受体CXCR4的表达与乳腺癌VEGF-C的表达呈正相关。 2CXCR4的表达和乳腺癌肿瘤淋巴结转移分别受VEGF-C和趋化因子SDF-1的调控。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对肿瘤细胞转移的作用既反映了肿瘤细胞自身的特性,又显示出被转移器官的环境特征,说明肿瘤的转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结论1.VEGF-C在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乳腺癌肿瘤淋巴管生成和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VEGF-C/Flt-4信号通路介导肿瘤淋巴管生成可能是肿瘤淋巴管网构建的主要机制。 2.原发性乳腺癌肿瘤淋巴管生成主要存在于肿瘤间质中,肿瘤实质内未见到明显的成形淋巴管,因此,肿瘤淋巴管主要是指肿瘤间质内淋巴管。 3.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原发性乳腺癌中的表达与VEGF-C的表达呈正相关。 4.CXCR4的表达和肿瘤淋巴结转移分别受VEGF-C和趋化因子SDF-1的调控,VEGF-C/Flt-4-CXCR4/SDF-1生物链调节肿瘤淋巴结转移既有淋巴管生成的参与,也有细胞趋化因子的作用,既反映了肿瘤细胞自身的特性,又证明了被转移器官环境因素对肿瘤转移的作用,说明肿瘤转移是一个受多因素影响、多步骤的复杂过程。 5.上述研究结果提示,干预VEGF-C/Flt-4的表达或(和)CXCR4-SDF-1生物学轴的生物活性都有可能成为治疗肿瘤淋巴转移的新靶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