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政治性外宣文本的翻译策略——以《浙江改革开放30年》为例
【6h】

政治性外宣文本的翻译策略——以《浙江改革开放30年》为例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翻译任务概述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文本性质与特点

1.3 翻译理论基础

1.4 翻译难点与策略选择

第2章 《浙江改革开放30年》翻译案例分析

2.1 文化负载词翻译:异化策略

2.1.1 民族性专有名词的音译

2.1.2 政治性特色词汇的直译

2.1.3 缩略语的释译结合

2.2 政治性外宣语篇翻译:归化策略

2.2.1 宣传腔调的省译

2.2.2 隐含信息的增译

2.2.3 从“意合”到“形合”的逻辑重组

2.3 小结

第3章 翻译实践总结

3.1 本次翻译实践的经验与收获

3.2 翻译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3.3 对政治性外宣翻译的启发

参考文献

附录A 翻译任务译文文本

附录B 术语表

附录C 翻译辅助工具列表

致谢

展开▼

摘要

高水平的政治性外宣翻译有利于我国塑造积极正面的国际形象,增强文化软实力,体现了对外交流和人文环境的双重建设。然而,由于东西方文化间的巨大差异,西方人在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存在诸多误区与偏见。在此背景下,如何恰当选择翻译策略,做好政治性外宣工作,便成为翻译工作者尤须研究的命题。 本文在翻译实践的基础上,以目的论为依托,选取了翻译材料《浙江改革开放30年》中的部分案例作为研究对象,尝试总结了政治性文化负载词及语篇翻译的类别特征,并对其翻译策略与翻译变通方法作了初步的探讨与研究。 本文认为,在进行有关政治性外宣材料的翻译工作时,译者首先应该从篇章上确保译文的通达、简明,以信息的顺达传播与完整传递为最大皈依;在此前提之下,基于输出民族文化、展示中国软实力的使命与需求,在翻译一些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文化负载词时,也应采取必要的异化手段,用以彰显民族意识形态,给外国受众留下深刻印象。 本次翻译实践报告主要涵盖两大部分,前半部分是对翻译实践项目的分析与总结,后半部分则收录了一万余字的个人汉英翻译实践文稿。其中,对翻译项目的分析与总结又分别是从政治性文化负载词及政治性语句篇章的维度来展开讨论的。 总体而言,本文认为应在目的论的基础上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来翻译政治性外宣材料,以求辩证全面。例如,在面对政治性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时,可以将异化策略作为主导,以凸显民族文化色彩,输出具有本国特色的意识理念,具体方法包括对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词汇的音译、对政治性特色词汇与形象语言词汇的直译、对历史性词汇及政治缩略语的释译结合等;而在面对篇章性的外宣翻译时,则应以归化策略为主,具体而言,包括对华丽辞藻与宣传腔调的省译、对隐含信息及原文主体的增译、以及从“意合”到“形合”的逻辑重组等方法,如此,外国受众就能把阅读理解上的障碍与不适降到最低,得以从全局把握文章主旨要以,进而达到传播信息与沟通交流的目的。 综合来说,本论文属于应用性研究,注重运用相关理论对政治性外宣翻译的实践过程进行分析与论证。在学习和总结前人努力的基础上,本文尝试着从文化负载词及语句篇章两大层面对政治性外宣翻译展开深入探讨,希望能为政治性外宣翻译的研究提供较为全面、可行的理论支撑,并能对今后政治性外宣翻译的实践产生现实的指导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AI论文写作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