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IFN-γ诱导鹦鹉热嗜衣原体持续性感染及相关基因的表达
【6h】

IFN-γ诱导鹦鹉热嗜衣原体持续性感染及相关基因的表达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主要中英文缩写索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实 验 材 料

实 验 方 法

实 验 结 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衣原体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进展

发表的论文与参与课题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建立IFN-γ诱导的鹦鹉热嗜衣原体(Chlamydophila psittaci,Cps)持续性感染的细胞模型,检测与Cps6BC持续性感染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
  方法:
  体外培养HeLa单层细胞感染Cps6BC标准菌株,分别用5、15、25、35、45、55ng/mL的人重组干扰素-γ(recombinant hunan IFN-γ,rhIFN-γ)诱导Cps6BC持续性感染30h和用35ng/mL rhIFN-γ诱导12、24、36、48、60h,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检测Cps6BC感染能力的变化。用IFA和透射电镜检测rhIFN-γ诱导Cps6BC持续性感染后包涵体形态的变化。rhIFN-γ诱导Cps6BC持续性感染后,去除诱导剂,补充足量的L-色氨酸,利用IFA和透射电镜检测Cps6BC感染能力和包涵体形态的恢复情况。用Realtime-PCR检测Cps6BC持续性感染状态下目的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以及Western blot检测CPSIT_0844、CPSIT_0594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
  结果:
  用不同浓度的rhIFN-γ诱导Cps6BC标准株持续性感染30h后,Cps6BC的感染能力均降低,且呈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35ng/mL rhIFN-γ诱导不同时间后, Cps6BC的感染能力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尤其是36、48、60h后感染能力显著降低。IFA和透射电镜观察显示,rhIFN-γ诱导后,Cps6BC包涵体体积变小,结构疏松,并可见异形网状体,成熟子代原体数目减少,呈现典型的持续性感染特征。去除诱导剂,补充足量的L-色氨酸后,Cps6BC的感染能力及包涵体形态均可恢复到急性感染状态。
  rhIFN-γ诱导Cps6BC持续性感染后,CPSIT_0844、CPSIT_0846、CPSIT_0959、CPSIT_0594、CPSIT_0310、CPSIT_0870、CPSIT_0057、CPSIT_0208在mRNA水平的表达均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核糖体蛋白CPSIT_0870在2~36h显著上调,而半胱氨酸脱硫酶CPSIT_0959在36h、48h显著下调。Ⅲ型分泌系统效应蛋白CPSIT_0594、CPSIT_0844均在2~48h上调,且分别在36h和48h显著上调,而CPSIT_0846在2~24h显著上调,36h后显著下调。膜蛋白CPSIT_0057、CPSIT_0310在2~48h上调,而CPSIT_0208在48h后下调。Western blot结果显示,rhIFN-γ诱导Cps6BC持续性感染后,CPSIT_0844、CPSIT_0594蛋白表达的改变与其mRNA水平的表达变化一致。
  结论:
  1.建立了rhIFN-γ诱导的Cps6BC持续性感染细胞模型;
  2. CPSIT_0844、CPSIT_0846、CPSIT_0959、CPSIT_0594、CPSIT_0310、CPSIT_0870、CPSIT_0057、CPSIT_0208在rhIFN-γ诱导Cps6BC持续性感染过程中的表达出现一定的变化,这些基因可能与衣原体持续性感染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