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杜甫表达忧患意识的诗句的英译研究——以许渊冲、杨宪益及路易艾黎三译本为例
【6h】

杜甫表达忧患意识的诗句的英译研究——以许渊冲、杨宪益及路易艾黎三译本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Research objectives and significance

1.3 Research methodology

1.4 Thesis structure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ang poems and translations

2.2 A simple introduction to Du Fu’s intention of writing poems

2.3 Domestic research on English versions of Du Fu’s poems

2.4 Overseas research on English versions of Du Fu’s poems

2.5 A short introduction to the translator--Rewi Alley

2.4 Summary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

3.1 A plain introduction to Ronald W. Langacker

3.2 The five dimensions in Cognitive Construal Theory

3.3 The application of Cognitive Construal Theory in the research

Chapter Four Case Analysison Translation of Verses Reflecting Du Fu’s Awareness of Crisis

4.1 Worry for war and translation

4.2 Worry for common people and translation

4.3 Worry for the emperor and translation

4.4 Worry for fleeting time and translation

4.5 Summary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5.1 Major findings

5.2 Limitations

5.3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参考文献

Appendix

Abbreviation

致谢

展开▼

摘要

忧患意识是指一个人的内心关注超越自身的利害、荣辱和成败,而将世界、社会、国家及人民的前途命运萦系于心,对人类、社会、国家与人民可能遭遇到的困境和危难抱有警惕并由此激发奋发向上,战胜困境的决心和勇气;是一种居安思危的意识,是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是促进国家进步、民族振兴的催化剂和动力源。历史上一些积极有为的士大夫,往往把自己个人的命运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具有浓厚的忧患意识。如被誉为“诗圣”的杜甫,“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忧国忧民是他忧患意识的核心内容,其诗作也因饱含浓厚的忧国忧民情怀而被称“诗史”。
  在俯拾皆是的杜甫诗作英译作品的研究之中,几乎没有涉及忧患意识的研究。本文尝试运用兰盖克的认知识解理论,分析许渊冲、杨宪益及路易艾黎的三本译作中忧患意识的体现情况。识解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手段。认知识解观应用于翻译领域就是以识解的详略度、辖域、视角、背景和突显五维度来解析译文的主观性翻译过程。
  本研究的内容如下:1.收集案例数据,杜甫的原作及许、杨和路易的三个英译本作为数据收集的来源。本研究选取了杜甫25首诗作中集中体现忧国忧民情怀的诗句及其英译文为研究对象,对其中9首进行了对比研究。2.根据忧患内容的不同,这25首诗被粗略分为四类:忧战,忧民,忧君及忧时,其核心都是杜甫的忧国之危亡、分裂、贫弱及腐败,忧民之生存及苦难。本文作者以认知识解观为理论指导,通过五维度原则来分析三种译文是否充分体现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未能充分体现的原因何在。
  通过分析,本研究发现:在这25首杜诗中,路易艾黎的译作有23首,只有9首基本能够译出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许渊冲选译了10首,只有3首能较好传达杜甫的忧患意识。杨宪益译作5首,其中3首体现了杜甫反对战争、忧时伤世的精神。由此可见,除个别外,路易、许及杨的其他译作均未能充分体现杜诗中忧国忧民的情怀,主要由于译者在详略度、辖域、视角、背景和突显五个方面对原作的识解有偏差。建议译者在翻译杜诗时,可更注意翻译详略的选择、相关认知域的扩充、翻译视角的选择及对原作中意象突显方式与目的的理解,以展现译文与原文的神似,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好传译杜诗中忧患意识的精髓:忧国忧民的情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