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言它与言我——幼儿园教学中师幼问答语研究
【6h】

言它与言我——幼儿园教学中师幼问答语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概念界定

第三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四节 理论基础

一、教育学

二、心理学

三、哲学

第五节 文献综述

一、幼儿园教学语言的相关研究

二、幼儿园教学师幼问答语的相关研究

三、课堂教学方法的相关研究

四、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的相关研究

第六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观察法

三、案例分析法

四、访谈法

第二章 幼儿园教学中“言它”情境下的师幼问答语

第一节 当前幼儿园教学中师幼问答语的特点

一、师幼问答语中教师语言的特点

二、师幼问答语中幼儿语言的特点

第二节 “言它”——幼儿园教学中师幼问答语的内在动因

一、何谓“言它”

二、师幼问答语中的“言它”

三、“言它”:主客二元对立下儿童的“缺场”

第三章 “言我”与教学中师幼问答语的转向

第一节 教学问答语向教学对话语转向的必要性

第二节 “言我”——师幼问答向师幼对话转向的“标识”

一、幼儿园教学中的师幼对话

二、“言我”:对话的本质与前提

第三节 幼儿园教学中“言我”情境下的师幼对话语

一、师幼对话语中教师语言的特点

二、师幼对话语中幼儿语言的特点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幼儿园教学中师幼问答语,语言是媒介,是其形式,思维是实质,有了语言才能探究教师作为提问者对幼儿进行的思维促动以及作为应答者的幼儿产生的思维碰撞。海德格尔曾说:“存在在思中形成语言,语言是存在的家。”一直以来,幼儿园的实际教学中,师幼问答中多是些事务型交流,问答的主题也仅限于认知性问题,大多是一些幼儿之外的材料。教师常常拥有绝对的话语霸权,只是关注社会知识的传授、纪律的管理以及常规的维护,而忽略个人意义的主观知识。幼儿只是客体、被动的接受者,幼儿的语言中几乎没有自我的存在,自己的个人世界,对教师的回答也只是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的附和。师幼间的问答只徒有其双向交流的形式,却从根本上丢失了本该启发思维和灵魂的内涵。幼儿的思维依然被禁锢着,跳不出教师划定的范围,幼儿的个性与独立性得不到发展。在这种师幼交流模式下,知识成为一种外在于幼儿的东西,教学也蜕变成一种纯粹的致知方式,而非人存在方式的体现。而研究表明儿童是在语言运用中获得发展的,也是通过语言的运用发展认知而不断社会化的,因此应该充分调动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使儿童由原来的被动吸收变成主动参与,促使儿童积极地运用语言认识世界、形成自己的思想。本研究采用文献法和非参与性观察法以及案例分析法,笔者通过对教学活动进行认真观察与记录,对幼儿园所观察到的具体的教学案例进行列举和情境性分析,并结合课后对教师的相关访谈对教学过程的内容进行补充,以求细致全面地分析师幼问答语,在此基础上,从教师和幼儿两方面总结归纳出相关问答语的特征,并尝试找出教学中师幼问答语的内在动因,并对问答语中的“言它”进行深入分析,其深层次原因就在于,师幼之间的问答语都是围绕幼儿主体世界之外的东西来的,教学中的语言都是在“说事”,人自身被掩盖了。也就是说,问答语在言”它”,也就使问答语变得简单,贫瘠与苍白,然后导出教学对话中的“言我”,提练出教学对话语中师幼的语言特征,认为当幼儿园教学不再以知识授受为中心,而是倾向于个人的意义建构时,即师幼双方在共同的情境中展现各自的思维方式、情感特征等这些属于个人世界的东西,这时,他们所展开的不是客观知识或社会概念,他们是在展开他们自己,他们实现的是对话。也只有在此时,师幼间的语言才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问答语,因为它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那就是一种对话语了。从而指出问答语向对话语转变的必要性,以期教学回归幼儿的生活世界,且幼儿所说有其自身的存在,是其个人世界的表征,从而促进师幼间自由轻松地进行交流与对话。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