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链性课堂观察:初任语文教师素养提升有效途径
【6h】

链性课堂观察:初任语文教师素养提升有效途径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引言与文献综述

1.初任语文教师素养有效提升之惑与链性课堂观察的提出

1.1 初任语文教师素养有效提升之惑

1.1.1 从语文学科定位来看初任语文教师素养有效提升之惑

1.1.2 从常规素养提升途径来看初任语文教师素养提升之惑

1.2 对常规听评课提升初任语文教师弊端的思索

1.2.1 缺乏专业性

1.2.2 忽略课堂要素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1.2.3 不能有效解决课堂教学问题

1.2.4 教师容易忽视课标和新课程意识

1.2.5 没有做到“以研促教”

1.3 语文链性课堂观察的提出

1.3.1 语文链性课堂观察的概念界定

1.3.2 语文链性课堂观察是专业的听评课

2.语文链性课堂观察的特色优势与初任语文教师素养有效提升

2.1 语文链性课堂观察的链性阐释

2.1.1 观察过程的纵向链性

2.1.2 问题解决多角度的平面链接

2.1.3 多层面关注问题的链性推动

2.1.4 职业生态可持续的链性发展

2.2 语文链性课堂观察的优势

2.2.1 紧抓课堂细节,推进教研日常化

2.2.2 关注课堂要素,指向教学研究

2.2.3 问题解决驱动,挖掘内在动力

2.2.4 深入分析课堂,解关系、明策略

2.2.5 注重思维培养,建立职业信念

2.3 语文链性课堂观察与初任语文教师素养有效提升的相关性分析

2.3.1 快速建立课堂教学所需基本理论构架

2.3.2 以课堂为阵地结合课程理论和实践

2.3.3 课堂问题解决直接改善课堂教学

2.3.4 问题导入、分析反思,助力科学态度形成

3.运用语文键性课堂观察有效提升初任语文教师素养的策略探究

3.1 语文链性课堂观察的推进要抓核心要素和链性特征

3.1.1 把握核心要素推进

3.1.2 抓住链性落实素养提升

3.2 借鉴LICC范式的课堂观察框架和课堂观察基本程序要求

3.2.1 课堂观察LICC范式

3.2.2 语文链性课堂观察基本程序要求

3.3 语文语文链性课堂观察举例

3.3.1 与传统听评课的比对,凸显全过程的链性特性

3.3.2 多角度细节观察,唤醒教师教学敏感

3.3.3 持续跟进式的多层面观察,深入研习课堂教学

3.4 语文语文链性课堂观察推进需求

3.4.1 初任语文教师的课堂观察要更注重主动性、日常性和指导性

3.4.2 课堂观察的推进需要多方助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最重要载体,课堂落实对于教育教学作用的落实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初任语文教师“站稳讲台”对职业发展尤为关键。初任语文教师素养的提升对初任语文教师“站稳讲台”起着决定性作用。
  本文辨明初任语文教师素养有效提升之惑,进而提出链性课堂观察。常规语文教师素养提升方式师徒制、听公开课、教研活动、自主学习等在实际的教育教研生活中,都与听课评课密不可分。在这些方式的运作中,凸显出听评课的专业性缺乏:忽略课堂元素对课堂教学的影响,不能有效的解决课堂教学问题,容易让初任语文教师忽视语文课程标准和新课程意识,也不能做到以教学教研改善语文课堂教学和初任语文教师个人发展。本文点明:链性课堂观察切合初任语文教师素养提升需求,链性课堂观察的实施是常规的听评课向专业的听评课转变。链性课堂观察以“明确观察目标”、“抓住课堂事实”、“分析课堂事实”作为核心概念,从语文课堂问题出发,落着于语文课堂问题的的解决;其次,链性课堂观察的全过程、多层面、多角度、生态化体现出课堂观察基本程序之间的环环相扣、链性相接,有效解决语文课堂出现的问题,引导初任语文教师建立良好教研习惯、认识和研究语文课堂,推动初任语文教师职业生态的良性发展。
  文章还点明了语文链性课堂观察的优势,主要包括:紧抓课堂细节,推进教研日常化;关注课堂要素,指向教学研究;问题解决驱动,挖掘内在动力;问题深入、分析信息,解关系明策略;注重思维培养,建立职业信念。本文对链性课堂观察与初任语文教师素养有效提升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快速建立课堂教学所需基本构架;以课堂为阵地结合理论和实践;课堂问题解决直接改善课堂教学;分析反思助力科学态度形成,以凸显出链性课堂观察提升初任语文教师素养的切适和有效。借鉴LICC范式的课堂观察框架和课堂观察基本程序要求,文章进行了链性课堂观察有效提升初任语文教师素养的策略探究,将链性课堂观察视角的不同和常规听评课进行比对,展现链性课堂观察的价值。
  在课改的背景下,不仅要认识到语文课堂教学对于学生学习和素养提升的作用,也要认识到语文教师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以链性课堂观察作为初任语文教师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需要初任语文教师推进链性课堂观察要更注重日常性、主动性和指导性,也需要学校等机构在制度和工作安排方面创造良好条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