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日中小学课例研究的比较研究
【6h】

中日中小学课例研究的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选题缘由

第二节 研究的问题及意义

第三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第四节 文献综述

第五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日本中小学课例研究主要内容

第一节 日本课例研究的理论框架

一、日本课例研究的步骤

二、日本课例研究的主题

三、日本课例研究的目标

第二节 日本课例研究的参与主体

一、日本课例研究促进委员会

二、教师会议组

三、年级委员会

第三节 课例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一、日本课例研究中的四个基本环节

二、日本课例研究中“计划-实施-检查-行动”PDCA的循环

三、日本课例研究的研讨程序

四、日本课例研究的观察工具

第三章 我国中小学课例研究主要内容

第一节 我国课例研究的理论框架

一、我国课例研究的步骤

二、我国课例研究的基本模式

三、我国课例研究的主题

第二节 我国课例研究的参与主体

第三节 我国课例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一、我国课例研究中的三个基本环节

二、我国课例研究的基本流程

三、我国课例研究采用的课堂观察工具

第四章 中日中小学课例研究的比较分析

第一节 课例研究目标的比较

一、日本课例研究目标注重长远发展

二、我国课例研究目标注重解决教学问题

第二节 课例研究参与主体的比较

一、日本课例研究参与主体为专门性的机构

二、我国课例研究参与主体人员零散

第三节 课例研究过程与方法的比较

一、日本课例研究过程与方法具有规范性

二、我国课例研究过程与方法缺乏规范性

第五章 我国中小学课例研究变革的方向

一、课堂研究应依据课堂中发生的真实情况

二、研讨的视角和程序应具有规范性

三、对同类型课的结构化处理

四、应有年度计划以保证持续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参与课题情况

后记

声明

展开▼

摘要

课例研究对于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教师专业教学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从教师的专业发展的角度去审视中小学课例研究中的问题是一个具有创新性的重要主题。
  本论文选取日本中小学课例研究和我国中小学课例研究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探究课例研究的理论架构、参与主体、过程与方法的特点,并从这三方面展开比较分析,从中发现我国中小学课例研究存在的问题,借鉴日本中小学课例研究的合理要素,以改进和完善我国中小学课例研究,促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性发展。
  研究发现,中日两国中小学课例研究特点存在着显著差异:课例研究内容方面,我国强调课堂教学技能上的“示范”与教育教学成果的“展示”,日本中小学课例研究则依据课堂上发生的教学真实情况,更多的是为了发现教育中真正存在的问题;在研究过程与采用的研究方法方面,我国中小学课例研究的研讨程序比较缺乏规范性和研究视角较为模糊,多采用质性的描述方法,日本则比较注重研究内容和程序的规范性,采用量化观察和质性描述双管齐下的方法;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成效方面,我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其程度和深度都有待拓宽和加深,而日本课例研究则几乎已成为了促进日本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方式。
  相较而言,我国中小学课例研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研讨时对课堂中发生的细节关注不是很够;研讨程序和方法都不是很具有规范性;研讨中更多的是褒扬而非真正发现教学中的问题;研讨由于时间上的限制等等原因,在年度内不能持续进行循环进行下去。鉴于以上几方面,我国中小学课例研究可从以下方面来加以完善:第一,课堂研究应当依据课堂中发生的真实情况;第二,研讨的视角和程序应具有规范性;第三,对同类型课的结构化处理;第四,应有年度计划以保证持续发展。

著录项

  • 作者

    杨晓;

  •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
  • 学科 比较教育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刘德华;
  • 年度 201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中国 ;
  • 关键词

    中小学; 课例研究特点; 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