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符号化人名及其对外汉语教学
【6h】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符号化人名及其对外汉语教学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 绪论

1.1 本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和意义

1.2 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目的及创新

2 课题研究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2.1 中国文化中的符号化人名

2.2 符号化人名的对外汉语教学

3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符号化人名类型

3.1 现实历史中的符号化人名——以“孔子”为例

3.2 虚拟的神秘符号化人名

3.2.1 文学创作符号化人名---以“白骨精”和“红娘”为例

3.2.2 神话传说中的符号化人名——以“嫦娥”和“牛郎织女”为例

4 符号化人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4.1 符号化人名使用情况分析

4.1.1 教材中符号化人名

4.1.2 语料库人名收录情况

4.1.3 符号化人名与《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

4.1.4 数据分析

4.2 对外汉语教学中符号化人名教学初探

4.2.1 收录标准及方向

4.2.2 教学目标

4.2.3 符号化人名词的等级

4.2.4 教材编写初探

4.2.5 符号化人名的课堂教学探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声明

展开▼

摘要

人名与现代汉语、民族交流和融合密切相连。在日常的汉语交际中,我们常用一些有代表性的人物名字来代替和形象化我们想要表达的意思。这种常见的汉语用法无论是对于非汉语母语背景下的初级阶段的留学生来说,还是中高级阶段的留学生而言,如果想要完全理解并且地道地使用,就必须先了解这些名字的内涵,也就是我们说的词义。因此,探究符号人名及其对外汉语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悠久的汉语言和汉语文化发展历程中,符号化人名作为文化词语的组成部分,十分特别。符号化人名的形成和它们本身的特点不但与中国文化密切相关,更是与汉语言紧密相连。本文把符号人名作为一种一般性名词,置于汉语词汇领域,并通过结合对外汉语教材和中国传统文化来展开研究。
  本文首先对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做了陈述;第二部分,本文采用个案分析的方法,以小见大,寻求符号化人名类型特征;第三部分通过文献分析和数据研究的方法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中符号化人名的出现情况,确定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出现和应该出现的符号人名,并结合相关课程探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加大对该内容的重视,既可以帮助学生克服日常沟通中出现的困难,也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这些符号人名词义的同时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除此之外,加入了文化元素的文化词汇教学,对语言教学本身也起到补充和深化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