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五禽戏竞赛功法平衡动作的下肢肌电及运动学特征研究
【6h】

五禽戏竞赛功法平衡动作的下肢肌电及运动学特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1研究的缘起

1.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研究的目的

1.2.2研究的意义

2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回顾和评述

2.1相关文献的整理

2.2关于肌电的研究

2.2.1肌电图的概述及生理学基础

2.2.2肌电的研究现状

2.3关于运动学的研究

2.3.1运动学的概念及理论基础

2.3.2运动学的研究现状

2.4关于平衡的研究

2.4.1平衡的概述

2.4.2平衡的研究现状

2.5关于健身气功五禽戏的研究

2.5.1五禽戏的概述

2.5.2五禽戏的研究现状

2.6个人见解

3研究对象与方法

3.1研究对象

3.2研究方法

3.2.1文献资料法

3.2.2专家访谈法

3.2.3实验法

3.2.4数理统计法

4研究结果与分析

4.1五禽戏竞赛功法平衡的的阶段划分

4.1.1竞赛鹿奔动作的阶段划分

4.1.2竞赛熊晃平衡动作的阶段分析

4.1.3竞赛猿摘平衡动作的阶段分析

4.2五禽戏竞赛功法平衡动作的支撑腿运动学特征分析

4.2.1鹿奔、熊晃及猿摘平衡动作重心变化特征分析

4.2.2鹿奔、熊晃及猿摘平衡动作支撑腿主要关节变化特征分析

4.3五禽戏竞赛功法平衡动作支撑腿表面肌电特征分析

4.3.1鹿奔、熊晃及猿摘平衡动作支撑腿肌肉激活时序特征分析

4.3.2鹿奔、熊晃及猿摘平衡动作支撑腿肌肉IEMG值及贡献率特征分析

4.4鹿奔、熊晃及猿摘平衡动作特征对比分析

4.4.1鹿奔、熊晃、猿摘平衡动作重心及时间特征对比分析

4.4.2鹿奔、熊晃、猿摘平衡动作支撑腿表面肌电特征对比分析

4.5小结

4.5.1鹿奔平衡动作特征及注意事项

4.5.2熊晃平衡动作特征及注意事项

4.5.3猿摘平衡动作特征及注意事项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5.2建议

6研究局限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情况目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平衡动作在五禽戏竞赛动作中具有重要的位置,它是动作之间连接的桥梁,是整套动作的核心,同时也是训练的难点。通过对以往健身气功竞赛功法动作方面的研究梳理发现:基本局限于对动作的定性分析上,而在平衡类动作方面的研究较为不足。此外,当前对于健身气功竞赛功法套路的训练,多数教练的教学方法借鉴之前项目的实践经验为主,因受个体主观性及个体差异影响,导致健身气功竞赛功法在传习过程中因缺乏科学的训练方法、合理的量化指标及客观的评价指标等而出现传习上的谬误,其治病防未病的价值、作用亦未得到充分展现,相反制约了其发展和推广的速度。因此,有必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健身气功竞赛功法套路平衡动作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对五禽戏竞赛功法训练理论进行科学阐释,形成一个标准化的动作体系,走一条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道路。 本研究依据近几年五禽戏竞赛套路比赛中平衡动作的难易程度、失误频率及所占分值等因素,并结合相关专家的建议,选取了五禽戏竞赛套路三种不同身体状态下的三个平衡动作进行分析。运用表面肌电测量的方法,对受试者平衡支撑腿的六块肌肉进行测试,分析其在完成不同平衡状态下肌肉IEMG、肌肉贡献率及肌肉运动时序等因素对平衡动作的影响,并运用三维影像同步分析法对五禽戏平衡动作的技术特点进行探究,揭示其动作周期、动作重心、动作下肢关节角度等运动规律。以期为五禽戏竞赛功法套路训练理论完善提供数据支持,为五禽戏竞赛功法套路的教学、训练、健身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从而促进五禽戏竞赛功法套路科学有效地传承与发展。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鹿奔、熊晃和猿摘在平衡动作过程中专业组的重心高度变化范围分别为0.65m-0.85m,0.40m-0.90m及0.50m-0.83m,非专业组的重心高度变化范围分别为0.70m-0.80m,0.50m-0.83m及0.50m-0.85m,三种平衡动作重心变化量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熊晃的重心变化最大,鹿奔重心的变化量最小。 2.鹿奔平衡时刻右支撑腿膝关节角度应保持在:135°~145°左右,踝关节角度应保持在:75°~85°左右。熊晃平衡时刻非支撑腿髋关节角度应保持在:30°~40°左右,膝关节应保持在175°~165°左右。猿摘起平衡环节动作结束时刻支撑髋关节角应保持在:90°~100°,膝关节角应保持在160°~175°左右。 3.专业组鹿奔平衡阶段主要运动肌是股薄肌和胫骨前肌;熊晃平衡阶段主要运动肌是臀大肌、股薄肌和胫骨前肌;猿摘平衡阶段主要运动肌是股直肌和胫骨前肌。 4.相对专业组数据而言,非专业组在平衡动作过程中,对支撑腿臀大肌、胫骨前肌和股薄肌刺激相对较弱,身体出现明显前倾,肌肉激活时序存在一定的差异,下肢肌肉放电时间较短且相对集中。 建议: 1.今后教学或训练中,强调重心移动的虚实结合,注重动作反序练习,同时加强动作与呼吸的协调同步,从而达到健身养体、提质增效和提高演练水平目的。 2.在重心缓冲环节教学或训练中,应注意加强腰腹部和下肢臀大肌、股薄肌和胫骨前肌的力量练习,改善下肢关节周围韧带的柔韧性,此外,熊晃动作应注意提髋前靠和后移拧腰是否到位。 3.在起平衡至平衡环节教学或训练中,首先,明确下肢关节活动的次序和平衡环节下肢关节的角度范围;其次,注意调整躯干前倾角,避免身体前倾;最后,注重体现动作重在反序,动在梢节的特点。 4.在鹿奔、熊晃和猿摘平衡动作稳定性训练中,首先加强其髋关节核心区域肌群锻炼,增强其区域的稳定性;其次重心缓冲环节应加强股薄肌、股直肌和胫骨前肌的训练,起平衡至平衡环节要加强臀大肌、胫骨前肌、股薄肌、股二头肌和腓骨长肌训练。此外,增强其自身髋、膝和踝关节本体感觉功能,加强膝、踝关节韧带的稳固性。 5.今后教学与训练过程,应注重运用交叉学科视角,从运动学和表面肌电的多维角度分析动作的关节角、重心、速度、IEMG、RMG等数据,为健身气功动作教学与训练的合理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