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职院校精细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湖南机电职院软件专业为个案
【6h】

高职院校精细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湖南机电职院软件专业为个案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 文献综述

1.1.1 关于“精细化”内涵的研究

1.1.2 关于精细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1.1.3 关于高职院校精细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法

1.4.2 调查法

1.4.3 观察法

第2章 高职院校精细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诠释

2.1 高职院校精细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2.2 高职院校精细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2.2.1 粗放化培养模式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束缚

2.2.2 精细化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期盼

2.2.3 精细化人才培养模式与粗放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区别

2.3 高职院校精细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容

2.3.1 目标上兼顾职业技能标准化与人才个性多样化

2.3.2 课程上兼顾内容系统化与职业技能适应性

2.3.3 途径上兼顾师徒传承与自主探究

2.3.4 效果评价上重视尊重、情感与激励的价值取向

第3章 高职院校精细化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问题

3.1 湖南机电职院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3.1.1 湖南机电职院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目标

3.1.2 湖南机电职院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过程

3.1.3 湖南机电职院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构件

3.2 湖南机电职院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2.1 培养目标重职业技能标准化轻人才个性多样化

3.2.2 培养课程上重内容系统化轻职业技能的适应性

3.2.3 培养途径上师徒传承、自主探究与实践反思的旁落

3.2.4 培养方法上缺乏对人性、情感与价值的关注

第4章 高职院校精细化人才培养模式建构的实践策略

4.1 重建标准化与多样化统一的人才培养目标

4.1.1 基本内涵

4.1.2 主要手段

4.2 以能力为本位、项目为载体的精细化课程体系改造

4.2.1 课程体系改造的基本特点

4.2.2 课程体系改造的基本原则

4.2.3 课程体系改造的基本方法

4.3 注重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统一的教学评价方法

4.3.1 基本内涵

4.3.2 主要手段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B 湖南机电职院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问卷调查(教师卷)

附录C 湖南机电职院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问卷调查(学生卷)

展开▼

摘要

精细化培养模式就是将培养高质量、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中的各环节科学化、数据化、系统化、标准化,使学生在校的每一个培养环节有标准、有目标、有规范。将过去粗放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各种不规范,不标准或完善,或更改,让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教师的施教行为更加规范,人才的培养过程更加有序。不仅仅是在“职业技能”上,更要在“职业人格”上精细化。高职院校精细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操作特征可以概括为五个字:精、准、细、严、爱。“精”是做精、求精,追求最佳、最优,把工作做到极致;“准”是准确的信息与决策、准确的数据与计量以及准确的时间衔接和正确的工作方法;“细”是做细,具体是操作细化、培养细化、流程细化,特别是执行细化;“严”就是执行,严格控制偏差、严格执行标准和制度,“爱”是爱心,就是对学生要充满关爱与尊重。高职院校精细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是职业技能标准化与人才个性多样化的兼顾。文章以湖南机电职院软件技术专业为个案,发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有:在培养目标上重职业技能而轻人才个性;在培养课程上重内容系统化而轻职业技能的适应性;在培养途径上,师徒传承、自主探究与实践反思旁落;在培养效果评价上,缺乏对人性、情感与价值的关注。对于精细化人才培养的实践策略有:人才培养目标上标准化与多样化的统一;课程体系的建立以能力为本位、项目为载体;教学评价方法上注重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统一。从而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流程,提高精细化培养主体的执行力,完善精细化人才培养的标准。其中完美的人才培养工作流程是中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