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目标英语》会话语篇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6h】

《新目标英语》会话语篇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Abbreviations

Chapter 1Introduction

1.1Research Background

1.2Purposes of the Study

1.3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1.4Framework of the Thesis

Chapter 2Literature Review

2.1 Multimodality

2.2Multimodal Discourse

2.3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2.4Studies on Textbook Discourse Analysis

2.5Theoretical Framework

Chapter 3Research Methods

3.1Research Questions

3.2Research Materials

3.3Research Procedure

Chapter 4Results and Discussion

4.1Images’ Realization and features of Meta-functions in Go for It

4.2 Realization and Features of Semantic Intersemiotic Complementarity

Conclusion

参考文献

Appendix A

Appendix B详细中文摘要

致谢

展开▼

摘要

近年来,多模态话语分析越来越受关注。克瑞斯和勒文(1996)提出著名的“视觉语法”理论对图像进行分析,标志着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开端。罗伊斯(2007)以此为基础提出符际互补理论,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从此,对教材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也越来越受关注。
  本文以视觉语法和符际互补这两个理论为框架,对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新目标英语》中的会话语篇进行了多模态话语分析,主要回答以下问题:1.《新目标英语》会话语篇中的图像是否实现了视觉语法?其体现的主要视觉语法特征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实现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的?2.《新目标英语》会话语篇的图文是否实现了语义符际互补?其体现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本文首先对《新目标英语》(共5册)会话语篇的图像进行了内容分析,然后对其会话语篇进行了多模态话语分析,并探讨了其特征。研究发现:
  1.该教材会话语篇中的图像实现了通过视觉语法构建意义的目的。其主要特征如下:(1)叙事再现是主要再现过程。该教材会话语篇中再现类图像主要采用描述事件的发生或展开过程的叙事再现,其突出过程是行动过程和反应过程。在行动过程中,矢量是由参与者所散发的行动表示的,而在反应过程中,通过矢量的构建,观看者可调动相关知识达到获取与文本相关信息的目的。(2)在实现互动功能时,教材主要依靠“接触”和“距离”来实现建立观看者与图像世界中的特定关系。在“接触”时,教材的主要特征是通过“提供”类“接触”,使图像更好地实现提供相关信息的作用;而在“距离”类图像中,教材以“亲近的距离”为主要特征,在“亲近的距离”中,观看者能够更好地融入图像世界中,图像提供信息的作用得以实现。(3)在实现构图功能时,该教材图像的突出特征是:采用“新信息”和“理想的”信息值并采用边缘信息的凸显。在“取景”方式上,该教材主要采用明显的线条分割手段从而实现图文的明确划分。
  2.该教程的图像实现了与文字的互补。其主要特征是通过“重复”和“同义”实现图文互补。“重复”和“同义”这两种元素的出现,使图像和语言的内容产生关联,得以共同构建意义。此外,图文互补也部分通过搭配,上下义以及部分-整体这三种元素得以实现。
  本研究可为初中英语教材中的图像设置提供以下启示:首先,在多模态教材中,图像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设置与其认知水平相当的图像。其次,在图像设置中,图像的类型应该根据教材的主要功能来设置。教材以传授知识为主,因而在图像设置时应以概念类图像为主,通过“提供”的互动功能来实现图像与文字配合的目的。此外,在图像设置时,图文之间应有较好的互补以更好地实现图像在传达意义时的作用。这些也是本套教材会话语篇图像设置比较成功的经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