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童年中期儿童孤独感的影响因素:同伴接纳、友谊质量和社交自我知觉
【6h】

童年中期儿童孤独感的影响因素:同伴接纳、友谊质量和社交自我知觉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文献综述

1.1同伴关系的功能与测量

1.2儿童的社交孤独感

1.3同伴接纳、友谊质量、社交自我知觉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

2问题的提出

2.1问题的提出

2.2选题的意义

2.3以往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3研究设计

3.1研究目的

3.2研究假设

3.3研究方法

4研究结果

4.1横断研究结果

4.2纵向研究结果

5讨论

5.1横断研究结果讨论

5.2纵向研究结果讨论

5.3小结

6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童年期同伴关系对后期适应的影响逐渐成为发展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在这种背景下,该研究试图考察童年中期的同伴接纳、友谊质量和社交自我知觉对其孤独感的影响.研究使用横断研究设计和纵向研究设计,采用同伴提名法、问卷法,分别在2002年6月和2003年6月对武汉市一所小学3、4、5、6年级儿童进行追踪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对童年中期儿童的同伴接纳、友谊质量、社交自我知觉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发现:1.儿童的孤独感存在性别差异,男生报告的孤独感显著高于女生.2.孤独感和社会喜好、社交自我知觉、肯定与关心、陪伴与娱乐、帮助与指导、冲突解决、亲密袒露与交流呈显著负相关;而孤独感则和冲突与背叛呈显著正相关.3.受欢迎组儿童的孤独感显著低于一般组、被忽视组和被拒绝组;矛盾组儿童的孤独感显著低于被忽视组和被拒绝组;一般组儿童的孤独感显著低于被忽视组和被拒绝组.积极友谊质量较低组儿童的孤独感最高,依次是积极友谊质量一般组和积极友谊质量较高组,两两差异显著.消极友谊质量较高组儿童的孤独感显著高于消极友谊质量较低组.社交自我知觉消极的儿童孤独感最高,依次是社交自我知觉一般组和积极组,两两差异显著.4.对两次测量的回归分析表明,社交地位、友谊质量和社交自我知觉都能负向预测孤独感.社交自我知觉对孤独感的独立解释量最大,其次是友谊质量,再次是社交地位.5.纵向研究发现,1年后儿童报告的孤独感显著降低;友谊质量上升组的儿童其前后两次测得的孤独感有显著差异——1年后报告的孤独感显著降低;社交自我知觉上升组和社交自我知觉没变组儿童,1年后报告的孤独感显著降低,而社交自我知觉下降组儿童,1年后报告的孤独感显著增强.6.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社会喜好、友谊质量、社交自我知觉能够负向预测当年的孤独感;儿童体验到的孤独感能正向预测1年后的孤独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