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作为实现审美乌托邦的现实手段——席勒悲剧理论解读
【6h】

作为实现审美乌托邦的现实手段——席勒悲剧理论解读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第一章 悲剧理论在席勒人性论美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第一节 席勒的人性论审美体系概说

第二节 席勒人性论美学体系的美学范畴体系

第三节 席勒的悲剧理论在其美学体系中的地位

第二章 悲剧冲突和悲剧快感

第一节 悲剧冲突说

一、悲剧冲突的外在形态

二、悲剧冲突的实质

三、席勒悲剧冲突论与黑格尔和马克思关于悲剧冲突论之比较

第二节 悲剧快感论

一、悲剧快感的合法地位

二、悲剧快感与崇高

三、悲剧快感与同情

第三节 悲剧冲突与悲剧快感

第三章 人性论悲剧理论的审美特质

第一节 人性论悲剧理论的审美目的

第二节 审美目的论与道德目的论的统一

第三节 人性论审美悲剧理论的启示

结语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致谢词

展开▼

摘要

席勒的悲剧理论是立足其人性论的审美教育思想,对其悲剧作品创作经验进行丰富而严谨的哲学思辨后的理论结晶。席勒认为,健全的人性应该是感性和理性的完整统一,只有作为个体的人,成为了人性完整的人,国家和民族也才可能实现真正的政治自由。而实现这个美好理想的途径便是审美。通过培养人的审美意识,成为审美的人,从而建立自由的审美的王国。其中美和崇高是这个王国的两根台柱,如果说美趋向更多理想化的建构,那崇高则更多地立于现实之上,致力于直面人性在现实中遭遇的种种矛盾、困顿及突破。席勒的悲剧及其悲剧理论正是对崇高的艺术阐释,因此是其人性论美学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大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本文将以悲剧冲突和悲剧快感为分析角度,较之博克、黑格尔、马克思、利普斯等人的悲剧思想对席勒的悲剧理论进行解读,挖掘其悲剧理论的特质。席勒认为悲剧冲突的实质是人的各种目的性之间的冲突,表现为自然目的性与道德目的性,多层面的道德目的性之间的冲突,以及“理性尺度”不同带来的冲突,这种目的性冲突的价值在于最终指向人的主体性,其深刻之处是发现了悲剧是人的内在和外在的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生成的。悲剧快感是痛感和快感的混合,感性和理性同时具备的合法地位和共同的作用是其产生的基础。在悲剧中呈现为崇高和同情,这是席勒对于悲剧理论非常独到的见解。感性本能带来痛感,理性本能却带来快感,痛苦和快感共同构成悲剧快感的二元因素,两者都不可或缺。如果只有痛苦,便消解了人的主体精神;如果只有快乐,没有了痛苦,便不再是悲剧。尤其在对人的感性和理性关系的剖析中,由于感性是合法存在的,理性至上遭到质疑,纯粹的道德伦理至上遭到质疑,席勒的悲剧理论便随之呈现出“人性论”的、“审美”的、“现实”的悲剧理论特色。悲剧应该是一种人对其主体的最大可能性的诗意探求,也是对自由的无限地追求、失落、再追求的永恒的过程!
   最后,我们说席勒在悲剧理论中对人性的阐释,最为深刻的是洞察到理性至上对完整人性的危害和对人获得幸福感的阻碍。理性至上是对理性的绝对追求。康德的至上的理性如星辰般高洁而遥远,即使人们牺牲掉感性去求之,亦是空洞的失落,于是人们开始用短暂的物质或感官的刺激来弥补内心对完善的诉求,结果反而离所要的幸福更远。席勒这种天才般的深邃的洞察不正是现代悲剧中所呈现出来的图画吗?因此,我们说席勒的悲剧由于立足于现实,深刻地剖析了人性的特点而具备了常青的生长力量,对后世悲剧理论或者是美学理论带来了极大的启迪。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