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3-6岁幼儿环境保护意识的研究
【6h】

3-6岁幼儿环境保护意识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表目录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形成正确的环保意识是幼儿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对生活环境的保护已迫在眉睫

(三)幼儿环保是整个环保事业的基础

(四)对幼儿认知发展的领域特殊性和朴素理论的关汪

二、研究的意义

(一)实践意义

(二)理论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国内有关幼儿环保意识的研究现状

(二)国外有关幼儿环保意识的研究现状

三、基本概念的界定

(一)环境与环境保护”

(二)“意识与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

第一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及步骤

(一)幼儿环保意识调查具体内容的确定

(二)预访谈及访谈提纲的确定

(三)访谈

五、访谈结果整理

(一)对幼儿环境保护知识经验的整理归纳

(二)对幼儿环境保护观念判断的整理归纳

(三)对幼儿环境保护情感态度的整理归纳

六、研究的信度检验

第二章 幼儿环境保护知识经验的结果分析

一、幼儿对“是什么”类问题的知识经验

(一)幼儿对“垃圾”的概念认知

(二)幼儿关于植物和动物的知识经验

(三)幼儿关于垃圾分类的知识经验

二、幼儿对“为什么”类问题的知识经验

(一)幼儿喜欢植物的意义认识

(二)幼儿喜欢动物的意义认识

(三)幼儿对水重要性的意义认识

(四)幼儿对水污染的原因认识

三、幼儿对怎样做”类问题的知识经验

(一)幼儿对怎样保护动植物的认识

(二)幼儿对如何节约用水的认识

(三)幼儿对垃圾丢放的认识

第三章 幼儿环境保护观念与判断的结果分析

一、幼儿对水的观念与判断

(一)幼儿对水重要性的观念与判断

(二)幼儿对是否要节约用水的观念与判断

二、幼儿对动植物保护的观念与判断

(一)幼儿对能否摘花的观念与判断

(二)幼儿对能否踩草地的观念与判断

(三)幼儿对能否砍树的观念与判断

(四)幼儿对能否吃动物肉的观念与判断

(五)幼儿对能否打动物的观念与判断

三、幼儿对低碳生活”的观念与判断

(一)幼儿对绿色出行的观念与认识

(二)幼儿对购物袋的观念与认识

(三)幼儿对“一次性餐具”的认识与判断

第四章 对幼儿环境保护的情感态度的分析

一、喜欢——幼儿对植物和动物的基本情感

(一)幼儿是否喜欢动植物的质化研究

(二)幼儿是否喜欢动植物的年龄差异

(三)幼儿对是否喜欢动植物的性别差异

二、保护——幼儿对植物和动物的基本态度

(一)幼儿对要不要保护动植物的态度的质化分析

(二)幼儿对是否要保护动植物的年龄差异

(三)幼儿对是否要保护动植物的性别差异

第五章 幼儿环境保护意识的特点讨论和教育建议

一、3-6岁幼儿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特点

(一)幼儿对环境保护的情感基础良好

(二)幼儿关于环境保护的认识整体不足且良莠不齐

(三)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显刻板

(四)幼儿对环境的态度不端正

二、对3-6岁幼儿环境保护意识特点的反思及教育启示

(一)3-6岁幼儿环境保护意识的可能影响因素

(二)对3-6岁幼儿环境保护的教育启示

结语 对本研究的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1 教师、家长问卷

附录2 幼儿访谈提纲

附录3 对幼儿回答的编码举例

致谢

展开▼

摘要

幼儿期是环境保护意识萌芽和初步养成的关键期,利用好这一关键期,幼儿就能形成对周围环境的正确认识,和保护周边环境的正确意识。另外,随着地球环境日渐的恶化和人类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环境保护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且需要全民齐心协力的努力。幼儿虽然年幼力薄,但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的养成对于整个环境保护事业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鉴于此,研究者试图通过了解3-6岁幼儿对周边生活环境的保护意识来呈现当下幼儿的环保意识现状,分析其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以为幼儿期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提供有效的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方面的参考,便于环保教育活动有的放矢地开展。
   本文第一部分为绪论,提出问题研究的缘由和意义,对本研究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并梳理了以往相关研究的文献。
   第二部分为研究设计,系统而详细地阐述了本研究的目的、对象、内容、方法步骤,及访谈结果的整理和研究的信度检验。
   第三部分,即第二、三、四章,分别从知识经验、观念判断、情感态度三个方面整理了幼儿对其生活的周边环境(包括动植物、水、垃圾、低碳生活等)的保护意识状况,分析了幼儿在每一个环保问题上的总体特点、年龄特点和性别特点,并针对每个特点进行了剖析。
   第四部分,即第五章里,研究者对幼儿有关环境保护意识的特点做了总的讨论,并得出了四个结论:一、幼儿对环境保护的情感基础良好;二、幼儿环境保护的认识整体不足和良莠不齐;三、幼儿关于环境保护意识显刻板;四、幼儿对环境的态度不端正。在此基础上,研究者推测出可能的影响因素,并给予了相应的教育建议。
   最后,研究者对本研究进行了反思,提出了作为一个较新内容的研究,尚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