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课改背景下建构主义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以鸦片战争为例
【6h】

新课改背景下建构主义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以鸦片战争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

一、高中历史新课标与建构主义

1 、历史学习的价值及方法

2 、新课标与旧大纲的比较

3 、新课标与建构主义

二、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介绍

1 、建构主义的发展过程

1.1 建构主义起源

1.2 建构主义的确立、发展

2 、建构主义代表性人物思想观点介绍

2.1 皮亚杰思想介绍

2.2 维果斯基思想简介

2.3 布鲁纳教育思想介绍

3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3.1 知识的建构性

3.2 知识的社会性

3.3 知识的情境性

3.4 知识的默会性

三、建构主义教学原则

1 、传统教学的弊端

1.1 课程的设置

1.2 传统的课堂

1.3 教学评价上

2 、建构主义教育理念

2.1 重视学生的观点

2.2 聆听与讲授同样重要

2.3 提出与学生相关的问题

2.4 学生为自己的学习负责

2.5 承认相对性

3 、建构主义教学及课堂特点

3.1 建构主义课堂特点

3.2 建构主义教学的特征

4 、建构主义教学评价

4.1 教学评价理念

4.2 教学评价办法

4.3 评价的过程

4.4 存在的困难

四、建构主义教学案例设计

1 、教学目标分析

1.1 对课标学习要点的一点质疑

1.2 教学目标确定

2 、学情分析

3 、教学策略

4 、教学过程

4.1 鸦片战争发生的中外背景

4.2 战争经过

4.3 战后中国情况

4.4 教学分析

五、建构主义运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理论基础的缺乏

2 、师生尚未做好迎接建主义课程的准备

3 、评价机制的束绔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在西方兴起的教育理论,正在不断地影响着世界教育的变革。最近一二十年通过翻译介绍,建构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其观点也逐渐广为中国教育者所接受,并开始越来越多的影响中国教育的实践。
   建构主义有自己的一套教育理论,相对与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建构主义更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中心地位,注重学生积极主动的对知识意义的建构。
   中国教育受前苏联模式影响很深,已经难以适应当前新时期对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创新精神的公民和人才的需要。因此,中国教育面临着改变固有教学弊端的迫切要求。在最近新的课程改革中对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要达成这些目标,无疑建构主义具有可资借鉴的重要价值。
   本文主要内容有,首先对新课标的变化做了简要分析,其次对建构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代表人物的代表思想、以及建构主义在教学实践中的教学理念等做了阐述介绍。然后以鸦片战争为例做了教学设计的尝试。最后对建构主义在实际中运用的阻碍因素做了简要分析。通过本文的写作,希望能为高中历史老师了解建构主义,并改善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