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米兰·昆德拉小说《身份》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6h】

米兰·昆德拉小说《身份》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代理获取

摘要

法籍捷裔作家米兰·昆德拉自从在20世界80年代中后期进入中国内地以来,掀起了一场又一场“昆德拉热潮”,他的代表作品有《玩笑》、《生活在别处》、《告别圆舞曲》、《笑忘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不朽》以及短篇小说《好笑的爱》,《慢》、《身份》、《无知》是昆德拉相对较新的三部小说,其中《身份》于1996年完成,1998年在法国出版,2003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小说一改捷克时期那种宏大、厚重之风,写得短小精悍,且内容仅以一对情人为中心,讲述他们的爱情故事。
   小说中,女主人公尚塔尔与男主人公让·马克相互爱恋,并且在一起生活了多年,生活很平静也很幸福。爱情,可以让他们忽略不计较生活本身的无聊和无意义,甚至成为他们对抗生活中他们不喜欢的那一部分的力量,从而使得他们的生活有意义,但是,与此同时,尚塔尔具有除了让·马克的情人身份之外的其他多重身份,这导致她作为让·马克的情人这一身份受到威胁而具有不确定性,尚塔尔渴望只拥有情人身份而不必在多重身份中游移,但是现实却是她不能够得到那种状态,这就是尚塔尔因为伦理身份问题而陷入的伦理困境,这一状况在他们之间发生了“匿名信事件”的误会之后,表现的更加突出,尚塔尔甚至一度失去了自己的情人身份,受自由意志的控制,身上所具有的兽性因子发挥作用,导致他们之间出现了一系列的混乱。但是,在爱情力量的作用下,通过两个人的共同努力,尚塔尔重新找回了她的情人身份,重新成为拥有伦理意识的人,伦理身份混乱的状况结束,他们的爱情也更加坚定。
   在整个故事的发展过程当中,梦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小说中,主人公经常身处梦境而不自知,读者也因此会分不清故事到底是真实的还是主人公的梦境。昆德拉正是通过这样的叙述方式,才使得主人公的身份更加具有多重性,主人公以前的,现时的,甚至没有过的身份都可以在同一个情境中出现,正是这样的叙述,昆德拉笔下的主人公可以身处现实生活中不可能的混乱的伦理情境,小说从而也更具伦理内涵。
   本篇论文运用文学伦理学的批评方法,从“身份”入手,对这部小说进行分析和阐释。本篇论文分为三章,第一章分析尚塔尔的伦理困境:情人,这一身份不管是对让·马克还是尚塔尔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但是尚塔尔的情人身份却是不确定的,这种不确定源于她的其他多重身份的影响。尚塔尔渴望只拥有自己的情人身份而不可得,而陷入一种身份混乱状态之中。第二章,以主人公之间发生的“匿名信事件”为缘起,尚塔尔在自己混乱的身份中进行选择,放弃了自己的情人身份,因此陷入更加混乱的状态之中,最终,通过两人的共同努力和对真爱的追寻,尚塔尔的的情人身份重新确定,伦理秩序得以重建。在整个故事的发展过程中,作者的叙述方式极其重要,如果不是昆德拉对梦境的合理、出色的运用,整部小说就不能够成立。是梦境,让主人公在多重身份之间的游移成为可能,并成为主人公身处的伦理混乱状态的特定情境,匿名信事件消失之后的对群交景象、尚塔尔情人身份回归、两人对真爱的追求都具有说服力。所以,小说的这种叙事方式对于我们运用文学伦理的批评方法进行阐释也是极为重要的,论文的第三章就是对梦境这一叙述方法的伦理意义做出的阐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