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庸思想的三大维度研究
【6h】

中庸思想的三大维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一、作为道德的中庸

(一)道德中庸的思想来源

1.天人合一

2.人的道德自觉

3.天人分离

(二)中庸的道德内涵

1.善恶不定

2.人性本善

3.人性本恶

(三)道德中庸的内涵

1.以仁释中

2.以权释中

3.以礼释中

二、作为伦理的中庸

(一)伦理中庸的强制性

1.伦理中庸的教化强制

2.伦理中庸的范围强制

(二)伦理中庸的规定性

(三)伦理中庸的困境

1.伦理中庸的研究困境

2.伦理中庸的困境解决

3.儒家理想人格的重建

三、作为德性的中庸

(一)德性中庸的超功利性

1.现实与理想的关系

2.己他利益的关系

(二)德性中庸的层次性

1.德性中庸的君子之德

2.德性中庸的圣人之德

(三)德性中庸的法制性

1.重建儒家理想人格需要法制

2.“以人治人”的治理方式

(四)德性中庸的传承性

1.德性中庸的传承内容

2.德性中庸的传承的目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近年来,对中庸的理解除了继续承袭着中西比较的路线外,还开始不同学派、不同学科之间的借鉴学习的研究,并且取得了新的进展。总的来说,中庸被分为传统的道德品质和伦理规范这两个层面来阐述:宋明之前,中庸作为德性来理解,是人的内在道德品质,是一种道德自律性的约束力;朱熹《中庸》一书问世后,中庸作为规范来理解,是人的行为外在原则,是一种道德他律性的约束力。由于多种原因,中庸的自律和他律的约束力渐渐被抛弃,成为固化、僵化的伦理规范,人们行为的条条框框,发展到后期,开始暴露出其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弱点,走入发展的另一个困境。要想解决中庸遭遇到的这一困境,可以借鉴麦金泰尔对休谟难题作出的回答的理论,重建儒家新的理想人格,实现中庸由“是”到“应该”的成功转化,走出自己的困境,在现代社会重获发展,其在德性超功利性特征,德性目标中君子、圣人的区分,法制内容的作用以及德性教化功能的传承都是我们可以关注的方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