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明代中后期徽州府丝绢分担纠纷与地方财政
【6h】

明代中后期徽州府丝绢分担纠纷与地方财政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

(一)明代财政与赋役制度研究

(二)明代地方财政与地方社会研究

(三)与徽州财政相关研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徒有殷富之名:恶劣的农业地理环境下的徽州

第一节 万历五年的一场贼情乌龙

第二节 山硗民瘠:徽州府的农业地理环境

第二章 数字视野下的明代徽州

第一节 国初徽州府的赋税

一、甲辰(1364年)法制

二、乙巳(1365年)更制

第二节 洪武法制:明建国以后的赋税制度

第三章 争与不争:丝绢纠纷的始末

第一节 六县的叛民

第二节 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应对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赋役全书》徽州府六县简明科则

附录二 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明代徽州府财政数据

后记

展开▼

摘要

以徽州为中心的徽学是近年来史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而徽州地区的地方财政问题却较少被讨论。程任卿编著的《丝绢全书》在众多徽州史料中是一部较新的史料,《丝绢全书》里有大量的诉讼文书,记录了发生在隆庆四年至万历初年徽州府独特的丝绢税引发的纠纷的全过程,目前学界对这一问题给与的关注还不够,本文参考地方志及《徽州府赋役全书》等史料来探讨丝绢纠纷与地方财政的方方面面。
  一般来说,明代徽州府承纳八千七百七十九疋丝绢应由下属六县共同分担,事实却由歙县一县承担,而歙县也认纳二百年。到了隆庆年间歙县提出异议要求其他五县分纳,遭到五县的拒绝,双方就丝绢税的由来以及六县的财政负担进行了激烈的争论,遗憾的是丝绢税的由来在明代就已经史籍莫考,这给纠纷的解决带来极大的麻烦。在此过程中,徽州府知府显得有些无所作为,只是一味地向南京求援,户部尚书歙人殷正茂的介入,并且提出有利于歙县的解决方案,激怒了五县民众引发激变,这又是内阁首辅张居正希望看到的情形,借此打击政敌,这一系列的原因使得丝绢问题难以得到及时解决,以致于持续了近十年。
  通过丝绢纠纷案过程中可看出,明代财政管理上的缺陷,对地方财政管理的脱节,这就使得地方官在财政管理上处于被动的局面,对上处于无权的地位,对下又无所作为。当然丝绢纠纷最终得到解决,其结果是中央与地方共赢,徽州减轻了二千五百三十两的财政负担,从侧面说明此时国家财政实力雄厚和一条鞭法的成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