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6h】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问题

2 思维导图及其理论基础

2.1 思维导图的概述

2.1.1 思维导图的概述

2.1.2 思维导图与概念图的区别

2.1.3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势

2.2 思维导图的绘制

2.2.1 手绘思维导图

2.2.2 计算机绘制思维导图

2.3 思维导图的理论基础

2.3.1 建构主义理论

2.3.2 发散思维基本理论

3 思维导图的构成

3.1 教师“教”中思维导图的构成

3.1.1 在教学设计中思维导图的构成

3.1.2 在课后反思中思维导图的构成

3.1.3 在学生考试分析中思维导图的构成

3.2 学生“学”中思维导图的构成

3.2.1 在课堂笔记中思维导图的构成

3.2.2 在学生自主学习中思维导图的构成

4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4.1 实验研究设计

4.1.1 研究内容

4.1.2 研究方法

4.1.3 研究对象

4.1.4 研究时间

4.2 实验研究过程

4.2.1 准备阶段

4.2.2 实践过程及数据分析

4.2.3 问卷调查及分析

4.3 实验研究结论

5.1 总结与创新

5.2 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基础教育倡导高效课堂的建立,意在提升课堂中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尝试都有着积极的教学研究意义。
  思维导图的元素构成主要包含图像、颜色、关键词和发散思维,是一种可视化的图像。其模仿了人类大脑最自然的思考方式,以直观的图解方式、网络化地描述多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来帮助激发创意、提升问题解决能力、记忆力、快速掌握交换信息与知识笔记的技巧。因此,将思维导图运用于教师的备课工作中和学生的课堂学习以及自主学习中具有积极的研究意义。
  本文从思维导图建立的理论基础:发散思维和建构主义理论出发,介绍了思维导图的构成元素、国内外发展现状以及绘制方法,并与概念图做了区分。然后分析了将思维导图法运用到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势,并绘制了在教师“教”和学生“学”中的思维导图。最后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初中的物理教学中进行实践研究,通过学生成绩的分析和调查问卷检验其实施效果。
  实践证明,在初中阶段思维导图的使用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其多方面的能力有着积极促进作用。对教学模式的转变、物理教学质量的提升有参考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