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禁止蓄婢问题研究
【6h】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禁止蓄婢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二、学术研究现状

(一)关于婢女群体的研究

(二)关于民国禁止蓄婢问题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和论文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二)论文创新点

第一章 民国禁婢前夕婢女群体的状况

一、蓄婢习俗的渊源与沿袭

(一)奴婢的来源及盛行原因

(二)婢女的生活状况与社会地位

二、民国时期婢女的生存状态

(一)婢女来源与蓄婢状况

(二)民国婢女生活

三、从《申报》看舆论中的婢女问题

(一)强奸婢女案

(二)主婢恋爱

(三)婢女失踪

(四)虐待婢女案

第二章 民国社会蓄婢制度存废的争论

一、民主政体成立与社会观念变迁

(一)人权观念的启蒙

(二)妇女解放的思潮

(三)风俗改良的推动

二、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婢制存废的讨论

(一)“防范虐婢”和“优待婢女”的呼声

(二)废婢的呼声与提议

(三)多种渠道的废婢宣传

(四)婢制存废的讨论

第三章 禁止蓄婢的实施

一、禁婢的尝试

(一)先行地区的禁婢与示范效应

(二)禁止官员、党员群体蓄婢

(三)禁婢组织

(四)早期的禁婢运动

二、政府的禁婢法令及反响

(一)1928年《保障女权令》

(二)1932年《禁止蓄奴养婢办法》

(三)1936年《禁止蓄婢办法》

三、婢女的救济与善后

(一)关于解放婢女后的善后提议

(二)婢女救济的机构

第四章 禁婢成效与评价

一、蓄婢登记暨婢女解放之情形

二、禁婢运动评价与反思

(一)禁婢运动的积极影响

(二)禁婢运动之不足:“禁令与婢制并道而驰”

(三)婢制为何屡禁难止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蓄婢习俗在中国由来已久。进入近代,在西方思想的影响下,人们要求禁婢,开展禁婢运动。本文运用以《申报》为主的报刊和有关档案,探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关于婢制问题的讨论以及开展禁婢运动的情况。
  本文首先关注民国时期婢女生活状态,介绍民国蓄婢状况,当时社会上存在虐待婢女、婢女偷窃、婢女失踪与私逃等婢女问题,并日益引起媒体和社会的关注。由呼吁优待婢女到关于婢制存废的大讨论,再到要求官员和党员不得蓄婢,最后发展为全民的禁婢运动,进而影响到政府的法令决策。
  其次探讨社会上的禁婢主张与废婢组织,以及地方上开展的一些禁婢运动,如何推动国民政府颁布禁婢法令,解放婢女,进而又在社会上形成禁婢的高潮。当时主要有反对蓄婢会、全国废禁婢妾协会等禁婢组织。社会上的禁婢组织和运动与妇女解放运动形成互动关系,开始有组织地向政府施压。政府对此蓄婢问题的反应与举措,社会运动与政府行为之间互相推动和影响。
  最后分析并评价禁婢法令的实施效果暨民国时期婢女解放之情形。通过各方的努力,民国婢女的生活得到改善,婢女阶层出现很多新现象,禁婢运动取得一定成绩。民国时期的禁婢运动总体上收效不大,仍是“禁令与婢制并道而驰”。蓄婢陋习在民国没能得到彻底废除,是由于当时政治混乱、政策不能有效执行,经济社会状况和人们的文化心理等多重因素造成,且在禁婢的具体操作上存在困难。废婢虽然不很成功,社会上对于婢女问题的认识却是有了明显的进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