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2例智障儿童青春期性问题行为的功能性行为评估和干预个案研究
【6h】

2例智障儿童青春期性问题行为的功能性行为评估和干预个案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 研究背景与动机

1.2 本研究的价值

1.2.1 理论价值

1.2.2 实践价值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智力障碍

2.1.2 青春期性问题行为

2.1.3 功能性行为评估与干预

2.2 智力障碍儿童问题行为的研究

2.2.1 主要的问题行为种类

2.2.2 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

2.2.3 问题行为的干预

2.3 智力障碍儿童青春期性问题的研究

2.3.1 智力障碍儿童青春期性问题的主要表现

2.4.2 智力障碍儿童青春期问题的干预现状

3 智力障碍儿童青春期问题行为功能性行为评估和干预研究

3.1 智力障碍儿童青春期性问题行为功能性行为评估

3.1.1 研究目的

3.1.2 研究方法

3.1.3 评估过程与结果

3.2 智力障碍儿童青春期性问题行为的干预研究

3.2.1 研究方法

3.2.2 研究过程

3.2.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2.4 小结

4 讨论

4.1 智力障碍儿童青春期性问题行为的表现

4.2 智力障碍儿童青春期性问题行为的功能性行为评估结果

4.3 智力障碍儿童青春期性问题行为的干预策略的选择

4.4 智力障碍儿童青春期性问题行为的干预成功的因素

4.5 教育建议

4.6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青春期性问题行为是指随着青春期的到来而出现的与性有关的问题行为。在培智教育学校,很多的智力障碍儿童到了青春期都会出现一些与性有关的问题行为。比如在公众场所暴露自己的隐私部位(脱裤子,撩衣服),暴露异性隐私部位(男生撩女生裙子),闻异性气味,抚摸自己或者异性的隐私部位(摸女生胸部),公开自慰,搂抱异性,说淫秽话语,画异性的裸体或者女性内衣等等。智力障碍儿童表现的青春期性问题行为不仅违背了社会规范和交往礼仪,而且使学生难以进行有效的学习和课堂参与,破坏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对其他学生也是一种错误的示范;对于上课的异性老师来说也是一件既尴尬又棘手的事情;对智力障碍儿童自身建立正常的社交,被他人接纳,融入社会是个很大的阻碍。
  为探讨智力障碍儿童青春期性问题行为的原因,找出干预智力障碍儿童青春期性问题行为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在学校环境下对两名智力障碍儿童(一名唐氏综合症、一名自闭症)的青春期性问题行为进行功能性评估和干预。针对智力障碍儿童青春期性问题行为,对15名培智教师进行了访谈和调查,了解目前智力障碍儿童的青春期性问题行为的表现、功能和干预现状。
  本研究在功能性行为评估的基础上,分析青春期性问题行为的特征,综合运用认知干预和行为干预的办法对问题行为进行干预,结果表明:(1)智力障碍儿童的青春期性问题行为最主要的功能是“感官刺激(自我刺激)”、其他功能有“需求关注”“逃避任务”“得到实物”。(2)运用功能性行为评估的方法对智力障碍儿童的青春期性问题行为进行干预,问题行为次数明显下降,干预效果显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