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小学校园暴力问题防治研究
【6h】

中小学校园暴力问题防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研究意义

(二)相关研究现状评述

1 国内研究现状

2 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 中小学校园暴力的界定和特点

(一)中小学校园暴力的定义和特征

1 中小学校园暴力的定义

2 中小学校园暴力行为的特征

3 施暴者和被暴力者的特征

(二)中小学校园暴力的分类

1 按照性质分类

2 按照行为主体分类

3 按照发生地点分类

4 按照表现形式分类

(三)目前中小学校园暴力的特点

1 恶性事件频发

2 女生暴力事件增加

3 校园暴力呈低龄化趋势

4 网络暴力凸显

(四)中小学校园暴力多发的危害

二 当前中小学校园暴力多发的原因分析

(一)中小学生的自身特征是校园暴力发生的内在原因

(二)家庭、学校和社会原因是校园暴力发生的外部因素

1 家庭教育的缺失

2 学校教育的偏差

3 社会环境的影响

三 国外应对中小学校园暴力的对策

(二)日本——立法解决校园暴力问题

(三)英国——政府战略与安全网

(四)加拿大——政府政策

(五)挪威——零容忍政策

四 预防中小学校园暴力事件的策略

(一)增强中小学生自我学习意识

(二)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三)有效发挥学校德育在防治中小学校园暴力中的作用

1 学校应当重视素质教育

2 学校应着重营造长效良好校园环境

3 学校应重视与家长密切沟通

4 学校应重视对教师师德素质的培养

(四)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动员全员参与防治中小学生校园暴力

1 完善社会管理制度

2 注重社会文化环境建设

3 加强学校与家庭、与社区的合作

(五)完善国家法制,为校园安全提供法律保障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出急速发展的态势,生产力大幅度提升,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很大改善。与此同时,在这种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态势之下,诸多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也凸显出来,中小学校园暴力就是其中的问题之一。近年来,中小学校园暴力问题在全国各地屡有发生,已经成为危害青少年身心发展,危害社会稳定的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校园暴力是指发生在校园内的,故意在肢体、语言或心理上攻击伤害他人的行为,而校园暴力则程度更甚。中小学校园暴力有其典型特征,包括行为的多样性、反复性、普遍性、不平衡性和隐蔽性,按照性质、行为主体、发生地点和表现形式可分为多种类别。目前中小学校园暴力的特点一是恶性事件频发,二是女生暴力事件增加,三是校园暴力呈低龄化趋势,四是科技进步带来的网络暴力。本文从中小学校园暴力的定义特征入手,深入剖析中小学校园暴力的现状以及校园暴力对青少年和社会造成的危害,之后分析中小学校园暴力多发的原因,借鉴国内外应对校园暴力的对策,提出防治中小学校园暴力的策略。全文采用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相结合,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地对中小学校园暴力问题进行了探究。经过分析归总,本研究发现,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是校园暴力发生的内在原因,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也在事件中起到重要作用。国外应对校园暴力的对策大致可分为政策性对策、法律性对策、严惩对策和全民参与的对策等等,这对我国处理此类事件有重要借鉴意义。在此基础上,本文也提出了几点防治策略,主要包括有效发挥德育在中小学校园暴力中的作用,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国家法制,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等等。防治中小学校园暴力是一项复杂的、长远的工程,需要全民重视、全员参与,本文仅起到抛砖引玉之用,愿为共筑和谐社会,防治中小学校园暴力,实现中国梦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