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寄宿中学生学校适应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江苏省淮安市某两所寄宿中学的实证调查
【6h】

寄宿中学生学校适应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江苏省淮安市某两所寄宿中学的实证调查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引言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论文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研究及述评

1.2.1 相关概念界定

1.2.2 国内外学者关于学校适应构成及指标的探讨

1.2.3 学校适应的测量工具

1.2.4 学校适应的影响因素

1.2.5 关于寄宿学生的学校适应性问题研究

1.2.6 关于应对学校适应问题的对策探讨

1.2.7 寄宿中学生学校适应问题的实践介入

1.2.8 研究述评

2.研究设计

2.1 理论运用及研究思路

2.1.1 理论运用

2.1.2 研究思路与内容

2.2 核心概念及操作化

2.2.1 寄宿生

2.2.2 学校适应性

2.3 研究方法

2.3.1 研究对象

2.3.2 研究工具

2.3.3 资料收集方法

2.3.4 资料分析方法

3.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样本特征

3.2 样本的家庭基本情况

3.3 寄宿中学生学校适应现状分析

3.3.1 寄宿中学生学校适应性的整体分析

3.3.2 寄宿中学生学校适应性的详细描述和分析

4.寄宿中学生学校适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学业适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4.2 常规生活适应的影响因素

4.3 人际关系适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4.3.1 同伴关系适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4.3.2 师生关系适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4.4 自我适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5.结论与讨论

5.1 寄宿中学生的学校适应状况结论

5.2 寄宿中学生学校适应性的影响因素的结论

6.对策与建议

6.1 学校方面

6.1.1 引入专职心理健康老师和学校社会工作者

6.1.2 学校社会工作者应介入寄宿中学生的入学适应问题

6.1.3 创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6.1.4 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

6.1.5 改善寄宿学校的住宿条件,提高生活老师的素质

6.2 家庭方面

6.2.1 创造和睦的家庭氛围

6.2.2 加强亲子之间的沟通

6.3 寄宿中学生自身方面

7.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7.1 测量工具的编制

7.2 在抽样上的不足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近年来寄宿生这个群体日益庞大,他们离开父母,在学校过上了集体生活,在学校的学业、人际关系、常规生活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些不适应的情况。本研究以寄宿初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调查的方法搜集第一手资料,运用SPSS17.0软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处理数据。根据统计资料对寄宿中学生的学校适应的各个方面的现状进行描述,分析性别、年级、家庭情况、亲子沟通状况、等因素对寄宿中学生学校适应性的影响,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
   本研究的研究结果如下:
   1.从寄宿中学生的学校适应总体情况来看,常规生活适应问题最为突出,学业适应次之。常规生活适应问题集中表现为“在学校的睡眠状况差”、“营养状况不好”,经常“担心自己的财物安全”,此外,学生对生活费支配能力差,存在乱花钱现象;学业适应问题表现为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规划性,但是值得肯定的是寄宿中学生整体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情况良好;在人际适应中,同伴关系适应要好于师生关系适应,师生之间的沟通有待加强;寄宿中学生的自我适应状况整体比较好,自我的认同、自我接纳情况都比较好。
   2.寄宿中学生学校适应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性别对寄宿中学生的学业适应、常规生活适应、人际关系适应都有影响,女生在这几方面的适应情况好于男生。年级水平对学业适应和常规适应也有影响;在家庭因素中,家庭收入对寄宿中学生的人际关系适应有影响,家庭收入高的学生人际适应更好,家庭气氛对自我适应有影响,家庭气氛“和睦”相比“经常吵架”的自我适应更好;亲子之间的沟通状况影响了寄宿中学生的学业和常规生活的适应,沟通频次高的学生在学业和常规生活适应方面比沟通频次低的学生要好;班级凝聚力对寄宿中学生的学业适应、常规生活适应、同伴关系适应、自我适应几方面都有影响,班级凝聚力高的学生比凝聚力低的学生在这几个方面的适应情况要好。
   根据以上的研究结果,笔者试图从学校、家庭、寄宿中学生自身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希望能够为促进寄宿中学生的学校适应提供可供采纳的方案。
   本研究的创新点是:从人类发展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家庭、学校、班级等几个系统对寄宿中学生的作用和影响,同时还分析了寄宿中学生自身的特征,如性别、所在年级等因素对学校适应的影响。但是由于个人理论水平和能力的局限性,本研究还有些有待改进的地方,如需要对寄宿中学生和非寄宿中学生作比较研究,研究工具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