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员工非自愿低效率加班现象研究
【6h】

员工非自愿低效率加班现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的创新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文献综述

2.1 基本概念

2.1.1 加班的认定

2.1.2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比较

2.1.3 超时工作效率

2.2 加班问题研究

2.2.1 加班问题的国内研究现状

2.2.2 超时加班原因总结

2.2.3 加班低效率原因汇总

2.3 马克思·韦伯的科层制理论

2.4 领导理论

2.4.1 领导特征理论

2.4.2 领导行为理论

2.4.3 领导权变理论

2.4.4 其他领导理论

2.4.5 总结

3 研究设计

3.1 理论假设与研究模型

3.1.1 研究模型

3.1.2 理论假设的提出

3.2 问卷设计与数据测量

3.2.1 问卷设计

3.2.2 数据搜集

4 数据分析

4.1 样本的分布情况

4.2 样本的描述性分析

4.3 样本的加班信息分布情况

4.4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5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总结

5.2 研究的不足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调查问卷)

附录2(访谈提纲)

致谢

展开▼

摘要

加班是伴随着高度的市场化程度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而产生的。有分析指出,中国大陆白领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已经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白领的加班原因有很多,调查显示“领导要求的加班”成为仅次于“工作量大”的第二大加班因素。那么是什么促使了领导者发出加班的要求,而且是在工作量不大,甚至是没有工作量的情况下。这类加班一方面没有使企业获得应有的加班成果,另一方面也使员工饱受加班之苦。这种双方都没有受益的选择结果缘何会发生呢?本文试图通过对现象的研究,为这些疑问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针对以上问题,在深入了解事实的基础上,本研究选取了科层制为研究视角,来深入的了解领导提出加班要求的原因。本文首先论述了研究的背景、意义,提出了研究的问题,然后对相关的脑力劳动概念以及科层制、领导理论进行了梳理和回顾,同时还对加班问题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总结了学界得出的一些导致加班以及无效率加班的原因;第三部分介绍了本研究所采用的方法,提出了问题的假设并建立了解释模型;在第四部分通过正式的问卷调查得到数据,并运用SPSS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假设进行检验;最后一部分总结了本研究得到的结论,并指出了还存在的不足之处。
   通过相关的分析,我们证实了员工的加班效率要低于正常工作的效率,有34.1%的人群是应领导的要求而进行加班。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领导者自信与否的人格特质与领导者是否提出加班要求负相关,男上司女下属的情况下领导者更倾向于提出加班要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