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超声心动图评价移植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的临床研究
【6h】

超声心动图评价移植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 录

缩略语一览表

前 言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二维超声心动图评价移植心脏左室质量改变

中文摘要

前 言

资料与方法

结 果

讨 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STI评价心脏移植术后长期生存患者左室整体收缩功能

中文摘要

前 言

资料与方法

结 果

讨 论

参考文献

STI评价心脏移植术后长期存活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

中文摘要

前 言

资料与方法

结 果

讨 论

参考文献

一、心脏移植的历史

二、心脏移植的适应症

三、移植心脏的供体选择

四、移植心脏的保存

五、心脏移植的手术方法

六、心脏移植的并发症:

七、排异反应的监测

八、移植心脏的抗排斥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 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 二维超声心动图评价移植心脏左室质量改变
  研究背景/目的:心脏移植术后,高血压、免疫损伤、排异反应等都会损害心肌功能,引起左心室的重构。严重的左心室肥大明显影响心脏移植预后。本研究旨在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动态监测心脏移植术后左心室结构改变,了解心脏移植术后左心室重构过程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
  方法:常规二维超声检查正常对照组与心脏移植术后患者,测量 LVEDD、IVSD、PWT,并计算左心室质量。接受检查心脏移植患者根据术后不同时间分为 A(术后3月)、B(术后6月)和C组(术后时间>12月),通过对比移植组与正常对照组及移植组不同时点左心室质量,并以左心室质量150g为临界值,计算不同时点左心室肥大(LVH)发生率,并分析可能引起左心室肥大的危险因素。
  结果:①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移植后各组左房增大、心率增快,且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均<0.05),性别、BMI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心脏移植各组间性别、年龄、BMI、左房前后径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
  ②左心室构型指标比较:心脏移植后各组与健康对照组间 LVEDD无显著差异(P均>0.05)。IVST、PWT在心脏移植后各组的测值均较健康对照组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移植各组内部比较发现,移植后 C组 IVST、PWT较移植后 A组及B组均增厚(P均<0.05),但是 A组与 B组间此两参数差异不显著(P>0.05)。心脏移植后各组 LVM均大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移植术后各组间比较,移植后各组 LVM随移植后时间的延长呈增加趋势,术后 B组、C组与术后 A组比,左心室质量显著增加(P分别为0.001,0.020),但术后 C组与 B组间 LV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1)。
  ③移植后 A组、B组及C组 LVH发生率分别为20%、34.6%、54.2%。单因素分析也提示 LVM与术后时间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28)。多因素分析提示,高血压及急性排异反应史是引起左心室肥大的危险因素。移植后高血压组及发生过急性排异组的LVM明显高于非高血压及未发生急性排异反应组(P均<0.05)。术后1年后,高血压病患者 LVH发生率是无高血压的5倍左右。
  结论:心脏移植术后患者常出现左心室质量增加,且左心室肥大发生率随术后生存时间上升,本组病例中,术后时间超过1年的患者,左心室肥大发生率为54.2%。高血压和急性排异反应史是预测左心室肥大的危险因素。手术1年后,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发生 LVH的几率是无高血压患者的5倍左右。
  第二部分:STI评价心脏移植术后长期生存患者左室整体收缩功能
  研究背景/目的:高血压引起的左室重构会明显降低左室心肌的收缩功能。心脏移植术后患者左心室肥大是多种因素导致的,本研究旨在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心脏移植术后长期生存者左室肥大对左室整体纵向、环向、径向收缩功能的影响。
  方法:30例健康自愿者及心脏移植术后生存时间≥1年的24例患者,心脏移植患者根据超声测量左室质量分为左室质量正常组(n=11)和左室肥大组(n=13)。采集所有患者左室心尖四腔观及左室乳头肌水平短轴观动态图像,二维应变技术测量左室整体径向应变与应变率、整体环向应变与应变率、整体纵向应变与应变率,比较这些参数指标在正常对照组、心脏移植后左室质量正常组与心脏移植后左室肥大组之间的差别,探讨心脏移植后左室重构对移植心脏收缩心功能的影响。
  结果:①心脏移植术后两组患者进行移植时受体年龄、体重、肺动脉压力、左室射血分数、供体冷缺血时间、热缺血时间、主动脉阻断、供体年龄与体重均没有显著差异(P均>0.05)。
  ②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组心脏移植后患者年龄、身高、体重、性别间无显著差异(p均>0.05)。两组移植后患者的心率明显快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但两组内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心脏移植后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间左室射血分数差异不显著(P均>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组心脏移植术后患者二尖瓣口 E/A比值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心脏移植后左室质量正常组二尖瓣口 E/A比值大于左室肥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移植后患者的室间隔舒张末厚度、左室后壁舒张末厚度、左室质量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且移植后左室肥大组的这三个参数值明显大于移植后左室质量正常组(P均<0.05)。移植后左室质量正常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左室舒张末内径无明显差异(P>0.05),但移植后左室肥大组左室舒张末内径大于左室质量正常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均<0.05)。
  ③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移植后两组的GCS、GCSR、GRS、GRSR、GLS、GLSR均明显减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移植后左室肥大组 GCS、GCSR、GRS、GRSR、GLS、GLSR较移植后左室质量正常组进一步减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④GCS、GCSR、GRS、GRSR、GLS、GLSR与左室质量之间均存在线性相关,左室质量增加会导致 GCS、GCSR、GRS、GRSR、GLS、GLSR值下降。
  ⑤GCS、GCSR、GRS、GRSR、GLS、GLSR指标参数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与一致性。
  结论:心脏移植术后患者左室整体纵向、环向及径向收缩功能均减低,左室肥大组进一步减低,心脏移植术后左室肥大会影响左室心肌收缩功能,心脏移植术后预防左室肥大有利于维持术后左室心肌收缩功能。
  STI评价心脏移植术后长期存活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
  研究背景/目的:心脏移植手术由于供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手术创伤、供体心脏储存等原因,以及受体的肺动脉高压、术后排异反应等原因都可能引起心肌损伤,影响心肌功能,严重的心肌功能损伤必然引起临床心功能异常。本研究旨在应用二维应变技术评价心脏移植术后患者右心室心肌各节段纵向收缩功能,并分析术前影响右心室整体纵向收缩功能的危险因素及术后预测右室整体纵向收缩功能的因素。
  方法:19例心脏移植术后患者及19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自愿者。获取右心室清晰的心尖四腔观二维动态图像,分析右心室游离壁、间隔各节段收缩期右心室纵向应变及右心室整体纵向应测值,比较两组的差别,并对可能以前心肌功能改变的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①心脏移植组与正常对照组在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一般情况无差异(P均>0.05),但移植组心率明显快于正常对照组(P<0.05)。
  ②移植组右房、右室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大(P均<0.05),肺动脉内径及肺动脉瓣口收缩期血流峰速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均>0.05),心脏移植组三尖瓣口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比值较正常对照组大(P<0.05),右室面积缩小率、肺动脉瓣血流速度积分、右室游离壁侧三尖瓣环收缩期运动峰速较正常对照组小(P均>0.05)。心脏移植组三尖瓣反流发生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反流压差较正常对照组稍高,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③心脏移植组与正常组右室各节段的纵向应变变化趋势一致,右室游离壁由基底向心尖逐渐减小,间隔由基底至心尖逐渐增大;基底段与心尖段游离壁侧纵向应变显著大于间隔(P均<0.05),但心尖段游离壁与间隔差异不显著(P>0.05)。心脏移植组右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隔、间隔基底段及右室整体纵向应变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P均<0.05),游离壁心尖段与间隔心尖段虽然也减低,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间隔心尖段无明显差异(P>0.05)。
  ④右室整体纵向应变与 PVVTI、RV FAC、RV、Sm具有显著线性关系(r1=-0.451,P1=0.005; r2=-0.489, P2=0.002; r3=0.382, P3=0.018; r4=-0.693, P4=0.000)。
  ⑤术前热缺血时间是影响右室整体纵向应变的独立危险因素(β=0.515,P=0.001, R2=0.266);术后右室游离壁侧三尖瓣环收缩期运动峰速是右室整体纵向应变的独立预测因子(β=-0.693,P=0.000),对右室整体纵向应变的预测值 R2为0.48;术前热缺血时间与术后 Sm一起对右室 GLS%的预测值为0.546(β1=0.275,P1=0.036;β2=-0.579, P2=0.000)。
  结论:心脏移植术后右室节段及整体纵向收缩功能不同程度的减低,术前热缺血时间是引起术后右室整体纵向收缩功能减低的主要危险因素,术后 Sm是预测右室整体纵向收缩功能的独立预测因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