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中国传统法律精神中的民本价值
【6h】

论中国传统法律精神中的民本价值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论

一、问题的缘起

二、文献综述

三、理论框架

第一章传统民本思想之内涵

第一节何谓“民本”

一、“民本”词义考

二、相关概念举要

第二节传统民本思想之核心内容

一、重民

二、爱民

本章小结

第二章传统法律精神中的民本价值体现

第一节夏商周时期传统法律精神之民本价值的萌芽

一、“民惟邦本”

二、“敬天保民”

三、“明德慎罚”

第二节秦汉之际传统法对民本价值之践行

一、“民贵君轻”

二、“民者,万世之本也”

三、“轻徭薄赋”与“约法省刑”

第三节唐代对传统法律精神之民本价值的强化

一、“安人宁国”

二、“一断于律”与“恤刑恤罚”

第四节宋明时期对传统法律精神之民本价值的发展

一、“王道之本,仁也”

二、“明刑弼教”与“重典治赃吏”

第五节封建社会后期对传统法律精神之民本价值的超越

一、“君民共主”

二、“主权在民”

本章小结

第三章中国传统法律精神之民本价值的内在维度

第一节影响传统法律精神之民本价值形成的社会因素

一、对民之主体地位认识的提升--民本价值形成之客观原因

二、改革与农民起义--民本价值形成之外在压力

三、义利观之发展--民本价值形成之经济伦理因素

第二节传统法律精神之民本价值指向

一、“法顺人情”

二、“定分止争”

二、“长治久安”

第三节传统法律精神之民本价值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影响

一、“以民为本”的观念容易被百姓接受,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二、以法促进“以农为本”符合民众的利益及农业国家的需要

三、“重法治官”限制了特权阶层肆意对民众的残害

四、“以民为本”具有工具设喻性特征

五、“为民做主”缺乏制度性保障

六、“仁政爱民”麻痹了民众对权利的诉求

本章小结

第四章传统法律精神之民本价值的现代提升

第一节革命根据地民主政权对传统民本价值的突破与传承

一、苏区民主政权:“真正实现劳动群众自己的政权”

二、边区民主政权:实行“彻底的民主政治”

三、解放区民主政权:跳出“人亡政息”的历史周期率

第二节传统法律精神之民本价值的现代意义

一、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借鉴

二、为民主建设打下基础

三、为塑造有中国特色的“以人为本”精神搭建桥梁

第三节提升传统民本价值的现代路径

一、公民主体意识的提升

二、法制保障的实现

三、合理制约公权力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我国古代实行的是君主专制制度,为了弥补专制统治的缺陷,追求社会的和谐,民本思想早在西周时期即以萌芽,并不断完善与发展,最终成为一种统治思想,是历代统治者制定各项制度,采取各种举措的一个根本出发点,是任何统治者都不会公开否定的基本治国思想,这种思想也深深的渗透到法律领域,成为一种贯穿于中国传统法律精神之中的基本价值取向,使传统法具有了丰富的民本内涵。传统法对民本价值的追求,最终使传统法达到了“法顺人情”、“定分止争”的目标,增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但是,民本并不同于人本,民本中的“民”是以“臣民”作为基本语境的,其中所含有的消极影响不容轻视。在积极进行以人为本的法治建设以及民生建设的今天,我们应当既传承传统法律精神中民本价值的精华,同时跨越民本价值中所含有的消极影响,积极地对民本价值进行改造,实现从民本向人本的现代超越。

著录项

  • 作者

    张宇;

  •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

  • 授予单位 黑龙江大学;
  • 学科 法律史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孙光妍;
  • 年度 200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中国;
  • 关键词

    法律精神; 民本价值; 君主专制制度;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