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心象确立到人物形象——焦菊隐表演理论研究
【6h】

从心象确立到人物形象——焦菊隐表演理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注释:

第一章 焦菊隐的表演理论

一、戏剧理论的初步形成

二、诗性的呈现与导演的二度创作

三、话剧民族化——向戏曲学习

四、“心象说”——理论的结晶

注释:

第二章 “心象说 ”

一、“心象”的界定

二、“心象说”的萌芽与形成

三、“心象说”的内涵

四、“心象说”的讨论

注释:

第三章 “心象说”的运用

一、“心象”的获取途径

二、人物形象的确立

注释: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

声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心象说”说简单也简单,几句话就能概括了;说复杂也复杂,它包括的内涵可以写上一本专著来。它的核心内容是焦菊隐汲取了苏联戏剧大师的精粹,其中有丹钦科的,有契诃夫的,还有斯坦尼的,在这基础上,焦菊隐创造地把它运用了中国戏剧的表演训练里,融合了戏曲的一些美学精神。它也许是斯坦尼体系的一个“子集”,它的许多内涵都可以在斯坦尼体系中找到相似的地方,但它的表达方式是符合中国人的思维的,理解起来也相当简明扼要。焦菊隐的“心象说”一般被认为是在他导演《龙须沟》的时候所成型的。总结起来,就是“先要角色生活于你,然后你才能生活于角色。”每个研究“心象说”的人都有自己的见解,或者侧重点不一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要强调内心与外形的统一性,还有要强调戏剧民族化的重要性。当然,“心象说”只是焦菊隐的表演理论中的一部分,它不是全部,要真正了解焦菊隐的戏剧思想,还得从另外的角度深入研究。由于专业方向和时间仓促,本人没有用太多的片段去讨论焦菊隐的其它戏剧思想,像“诗性的呈现”和“话剧民族化的形式”。
  在第一章里,着重论述了焦菊隐早期的戏剧思想以及戏剧活动,同时,也介绍了他的“诗性的呈现和导演的二度创作”,以及“话剧民族化”的理论成就和指导意义。第二章,着重探讨了“心象说”的界定,以及它的内涵,其中归结为:阶段性、客观性、个人性和可变性。同时也把“心象说”与中国美学进行了相关的对比,认为“心象说”是具有中国美学精神的。第三章,探讨了如何运用“心象说”来塑造人物形象,其获取途径包括剧本分析、表演日记、人物自传、体验生活、提炼典型与舞台转化。在确立人物形象的时候,要注意传达思想、行动根据、舞台真实的重要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