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实验性诗歌的风格成素中的副语言符号
【6h】

论实验性诗歌的风格成素中的副语言符号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Research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1.3 Layout of the Thesis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Experimental Poetry Revisited

2.2 Previous Studies at Home and Abroad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

3.1 Paralinguistic Symbols

3.2 Theory of Formulating Style

Chapter Four Analysis of the Paralinguistic Symbols as Style-Forming Elements

4.1 The Style Forming Element: Capitalization and Decapitalization

4.2 The Style Forming Element:Blank Space

4.3 The Style Forming Element:Sentence Segmentation

4.4 The Style Forming Element:Dash

4.5 The Style Forming Element:Parentheses

4.6 The Style Forming Element:Unconventional Reading Mode

4.7 The Style Forming Element:Pattern of Poems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5.1 Major Findings of the Study

5.2 Limitations and Prospects of the Study

Notes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声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伴随现代技术的进步和文化艺术的发展,诗歌在形式上不断地进行着大胆的探索和革新,以期寻求崭新的表现方式来诠释诗文的意义。这些诗歌都具有实验性。它们通过语言符号以及非语言符号探索着诗性的表达手段。在实验性诗歌中,常规的语音和文字表现手段得到了副语言符号的强化,副语言符号丰富了诗性文本的语义表达的形式。实验诗歌综合运用了极度压缩的文字、支离破碎的字词,甚至是单一的字母,标点符号或大小写的切换;经过分行排列将长句简化为若干语段,进而改变常规的阅读模式;结合独特的印刷字体、字号或文字的颜色以及图画等媒介的辅助手段,诉诸于视觉、听觉来呈现和加深诗文的意蕴,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这些副语言符号在形成诗文的风格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实验诗文相较于传统诗文具有强烈的视觉表现,乃至赋予读者多感官感受,改变了人们对于诗文传统的审美心理过程和欣赏习惯,因此具有重大的文体学价值和美学价值。
  本文基于文体实现的三个理论方法:选择理论、偏离理论、前景化理论,通过分析大量应用副语言符号的具有代表性的实验性诗文实例,从语言形式与内容关系上,讨论诗性文本中副语言符号所表达的语义,分析不同诗文的风格如何通过副语言符号表达手段实现其艺术效果;描述并探讨构成实验性诗歌文本风格的诸多成素在风格构建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从而得出结论:实验性诗歌的文体风格的成素主要是充分运用副语言符号来实现的,副语言符号实现的选择、偏离和前景化现象构成了实验性诗文的风格成素,使得诗性文本的意义呈现一定程度的开放性;不同作者的实验性诗歌的广阔语义空间有待读者去挖掘。论文的研究意义在于明确了副语言符号是实验诗歌的文体风格要素,并且探讨了副语言符号的运用与诗人哲学思考之间的相互关系,试图深化人们对实验诗歌风格的认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