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脂肝消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
【6h】

脂肝消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

 

目录

郑重声明

前言

临床研究

临床资料

1病例选择

2诊断标准

3病例纳入标准

4病例排除标准

研究方法

1实验设计

2实验用药

3注意事项及合并用药

4疗程

5观察指标

6疗效评定标准

7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

结果

讨论

1.祖国医学对脂肪肝的认识

2.现代医学对脂肪肝的认识

3.脂肝消丸组方原理

4.脂肝消丸现代药理研究

5.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脂肝消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属于湿浊内停、肝郁血淤证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客观评价其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其对血脂的影响,探索一种疗效可靠、安全性强的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药制剂。 方法:1.本实验合格受试者的确定 1.1中医诊断标准:湿浊内停、肝郁血淤证。 1.2中医辨证标准湿浊内停主证:脘腹胀满,便溏或粘滞不畅,食欲不振,形体肥胖,舌苔腻。肝郁血淤主证:胁肋胀痛,恶心嗳气,肝脾肿大,舌质紫或有淤点,脉濡或涩。具有上证中二项即可诊断。 1.3西医诊断标准:(1)有易患因素如肥胖、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2)血清转氨酶可升高,并以ALT为主,可伴有GGT,铁蛋白和尿酸等升高; (3)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合酒精量每周小于40g; (4)除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wilson病,全胃肠外营养疾病; (5)除原发病临床表现外,可出现乏力,肝区隐痛等症状,可伴肝脾肿大;(6)肝脏组织学有典型表现; (7)有影像学诊断依据凡具备第(1)-(5)项和第(6)项或第(7)项任一项都即可诊断。 1.4排除标准:(1)合并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实体肿瘤,以及局灶性脂肪肝不能排除再生结节或转移瘤者; (2)由肾病,免疫性疾病,药物和毒物损伤,营养不良,糖尿病,酒精,慢性心衰及妊娠所致脂肪肝; (3)年龄在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的患者,或妊娠或准备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4)合并严重心、肺、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5)过敏体质及对多种药物过敏者; (6)病人不能合作或正在参加其他药物试验者。 2、随机实验法:所有合格受试者均来源于湖北省中医院肝病中心的患者共60例,按随机排列表法分为两组:脂肝消丸治疗组,肝得健对照组。每组各30例。 3、实验用药:治疗组给予脂肝消丸(由泽泻、丹参、决明子、山楂、何首乌、柴胡、莪术、郁金、茯苓、当归、陈皮、姜夏等组成)一次5g,一日三次,三个月为一疗程。对照药为肝得健(含重要磷脂300mg、VitB16mg、VitB26mg、VitB66mg、VitB126mg,烟酰胺30mg、VitE6mg)一次二片,一日三次,三个月为一疗程。 4、根据观察指标进行疗效评价:4.1疗效观察(1)有关症状及体征(胁肋疼痛,脘腹胀满,恶心嗳气,食欲不振,大便不爽,肝脾肿大)。(2)体重 (3)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4)肝功能(ALT、AST、GGT)(5)B超 4.2安全性指标血、尿、粪三大常规,肾功能(BUN、Cr)及心电图检查 4.3疗效判定标准(1)基本治愈①症状、体征积分减少80%以上②血脂和肝功能检查结果正常③B超检查恢复正常(2)显效①症状、体征积分减少50%以上②血脂和肝功能检查结果改善50%以上③B超检查好转Ⅰ度以上(3)有效①症状、体征积分减少30%以上②血脂和肝功能检查结果有所改善⑧B超检查有所好转(4)无效①症状、体征积分减少低于30%②血脂和肝功能检查结果无改善⑧B超检查无好转积分值=(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5、数据统计分析所有的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计量型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统计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示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示检验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6%,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脂肝消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与肝得健相似。 2、两组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总积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两组均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且治疗组在改善脘腹胀满,大便不爽,肝脾肿大等方面优于对照组。 3、两组在减轻体重方面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两组在减轻体重方面作用相仿。 4、两组治疗前后在恢复肝功能(ALT、AST、GGT),降低血脂(TC、TG)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降低TC,TG,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在降血脂方面优于对照组。 5、两组在改善B超积分治疗前后比较P<0.05,两组间比较P<0.05,说明两组均能改善患者肝脏病变在B超下的严重程度,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结论:经过本研究三个月疗程的治疗和观察表明,脂肝消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与肝得健相似,而且在降低患者症状积分,降低血脂及减轻B超严重程度方面还优于肝得健。脂肝消丸适用于非酒精性脂肪肝属于湿浊内停、肝郁血淤证的患者,能很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又能降低血脂,恢复肝功能,同时安全经济,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著录项

  • 作者

    曾映荷;

  • 作者单位

    湖北中医药大学;

    湖北中医学院;

  • 授予单位 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学院;
  • 学科 中西医结合临床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罗欣拉;
  • 年度 200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259.755;
  • 关键词

    脂肪肝; 临床疗效; 中医药疗法; 脂肝消丸;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AI论文写作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