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人力资本产权与公司治理结构背后的理论逻辑——一种马克思主义的动态宏观分析框架
【6h】

人力资本产权与公司治理结构背后的理论逻辑——一种马克思主义的动态宏观分析框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导论

第一章 相关理论的文献回顾与评介

第一节 企业理论

一、新古典经济学中的企业:技术性的生产函数

二、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企业:交易性的契约集束

三、马克思经济学中的企业:动态性的生产方式

第二节 人力资本理论

一、正统西方经济理论中的人力资本思想

二、西方现代人力资本理论

三、马克思经济学中的人力资本思想

第三节 公司治理结构理论

一、新古典经济学的企业治理观:资本雇佣劳动

二、新制度经济学的企业治理观:相机治理理论

三、马克思经济学的企业治理观:劳动雇佣资本

第四节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人力资本与企业人力资本产权

第一节 人力资本

一、人力资本概念的界定

二、人力资本特征的分析

第二节 人力资本产权

一、人力资本产权的含义

二、人力资本产权的特征

第三节 企业人力资本产权

一、企业人力资本产权含义

二、企业人力资本产权的理论证明

第四节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人力资本产权与公司治理结构背后的理论逻辑

第一节 现代公司的起源与公司治理问题的出现

一、现代公司的起源

二、公司治理结构问题

第二节 人力资本产权与公司治理结构背后的理论逻辑

一、理论逻辑的可能性分析

二、理论逻辑的合理性分析

三、理论逻辑的可行性分析

第三节 公司治理的类型及其发展趋势

一、单边治理和股东主权模式的由来

二、公司治理中利益相关者理论

三、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是一个趋势

第四节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理论逻辑结果的检验

第一节 发达国家企业人力资本产权与公司治理的实践考察

一、从剩余索取权方面的考察

二、从控制权方面的考察

第二节 我国企业人力资本产权与公司治理的实践考察

一、从剩余索取权方面的考察

二、从控制权方面的考察

第三节 案例分析——职工持股拯救美国西北航空公司

第四节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经济活动是以人为主体的经济行为。人在经济活动中是最活跃、也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因此,经济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出发点、以人为目的、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位的科学。 反观中国现行的经济学,不能说没有涉及人的问题的研究。但研究的过程中确实存在着严重的“非人化”倾向,充斥着“重物轻人”、“见物不见人”的现象。这一倾向在企业理论的研究中尤为突出,主流的企业理论基本上都是以资本家为逻辑起点和研究焦点,先验地认定非人力资本所有者是企业最后的剩余索取者,非人力资本所有权是企业所有权的基础或者最终来源。然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许多企业的关键性资源并不是那些专用性很强的非人力资本,而是具有很强流动性的人力资本。对于这一发展趋势,主流企业理论的“资本雇佣劳动”的分析框架是缺乏解释力的。 基于新古典分析框架的理论困顿,本文主张转换研究视角——回到马克思!运用马克思的动态宏观分析框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与相互矛盾——对公司治理背后的理论逻辑给出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解释。从这一分析框架出发,本文以为,公司治理结构背后的理论逻辑是动态的和多元的社会生产力体系,其内容充分反映了以下命题:其一,从本质层面来看,企业组织形态是社会生产方式的集中,企业的出现以及企业内部权力体系的安排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其二,从动态层面来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了占社会主导地位的公司治理结构的状况,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应当配置给那些对效率体系最为重要的要素所有者;其三,从宏观层面来看,一个社会并不存在对其主导的公司治理模式进行选择,因为它是生产力演进的产物。 本文的基本结论是:“人力资本产权”概念的出现,体现着从“资本雇佣劳动”向“劳动雇佣资本”演化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也标识着世界经济进入了从“实物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大过程。然而,这种演化和转变是一个长期的和逐步实现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