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犯罪未遂问题研究
【6h】

犯罪未遂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

1 犯罪着手的认定

1.1 犯罪未遂的概念及特征

1.2 犯罪着手的认定

2 犯罪未遂的分类

2.1 实行终了的未遂和未实行终了的未遂

2.2 能犯未遂和不能犯未遂

2.3 预备未遂和中止未遂

2.4 障碍未遂和错误未遂

3 共同犯罪未遂的认定

3.1 共同犯罪的含义及其构成要件:

3.2 简单正犯和复杂正犯的犯罪未遂问题

3.2.1 简单正犯是否存在犯罪朱遂的问题

3.2.2 复杂共犯是否存在犯罪未遂的问题

3.3 结果犯的犯罪未遂认定

3.4 实行犯的犯罪未遂认定

4 认定犯罪未遂应当区分的界限

4.1 犯罪未遂与犯罪既遂的比较

4.1.1 犯罪未遂与犯罪既遂的联系

4.1.2 犯罪未遂与犯罪既遂的区别

4.1.3 案例分析及认定

4.2 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的比较

4.2.1 犯罪预备的概念及特征

4.2.2 犯罪预备和犯罪未遂的区别

4.2.3 案例分析及认定

4.3 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比较

4.3.1 犯罪中止的概念及特征

4.3.2 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的相同点

4.3.3 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的区别点

4.3.4 案件分析与认定

5 关于犯罪未遂的刑事责任

5.1 犯罪未遂的处罚依据

5.2 犯罪未遂的处罚原则及其认定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在刑事案件中,故意犯罪在进行过程中可能会由于情事变化而发生停顿的情形。针对这种情况的出现,刑法提出了故意犯罪的阶段理论。而犯罪未遂问题就是故意犯罪的阶段问题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犯罪阶段理论中,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都是犯罪进行过程中的停顿,都是和犯罪既遂相对应的犯罪进行过程中的一种状态。正确区分行为人犯罪行为的停止形态,有利于司法机关对其进行正确的定罪和量刑。一直以来,学术界对于犯罪未遂的问题研究都存在着争议。尤其是对犯罪着手的认定,犯罪未遂和犯罪预备、犯罪中止、犯罪既遂之间的关系问题。正确的把握各种犯罪停止形态之间的区别,对于认定犯罪未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运用一定的文献研究法即通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并根据相关资料文献的分析结果,对我国目前关于犯罪未遂疑难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在第一部分对犯罪着手的相关理论进行认定,然后根据我国理论界对于犯罪未遂的分类方法,在第二部分介绍一下我国犯罪未遂的四个分类。其次在第三部分研究共同犯罪未遂的具体认定,包括共同犯罪的概念及特征,共同犯罪是否存在犯罪未遂的研究以及结果犯中犯罪未遂的研究和行为犯中犯罪未遂的研究等。接着在文章的第四部分,具体通过案例分析了犯罪未遂与犯罪既遂,犯罪预备和犯罪中止的界限,从而为第五部分阐述具体认定犯罪未遂的刑事责任做铺垫。因此文章分为以上五个部分的内容。概括了关于犯罪未遂问题中几个重要问题。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在理论上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实践工作中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