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甲状腺激素和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应用对大鼠坐骨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的影响
【6h】

甲状腺激素和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应用对大鼠坐骨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写词表

前言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个人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与目的:
   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问题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神经断裂后神经吻合技术日臻完善,但在功能恢复方面仍然未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无数的科研工作者和临床工作者前仆后继的不懈努力寻找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要想解决功能问题,首先要解决神经再生问题。不可否认的是神经再生过程与轴突的延长和髓鞘化关系密切。而轴突延长与生长锥内细胞骨架的重构密切相关,细胞骨架的主要成份是微管,微丝和神经丝蛋白。这些蛋白的含量及再生轴突的髓鞘化,与再生神经所处的微环境中的各种神经营养因子、激素、雪旺细胞、巨噬细胞、细胞基质和黏附分子等密切相关。神经生长因子为神经再生提供营养支持和促进轴突延长,临床效果较为肯定,而甲状腺激素一般认为对神经再生有一种综合持久的促进效应。最近研究表明,神经生长因子和甲状腺激素对神经再生过程中某些蛋白的表达有协同作用。有研究人员制作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时硅胶管套接神经断端,硅胶管内事先注药或实验中定期注药,硅胶管在体内是异物,一方面对神经再生本身有影响,另一方面需再次手术取出。也有人利用组织化工程神经制作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部分研究虽在实验中获得良好效果,但真正可用于临床中的寥寥无几。因此,实验中选择了最为简单可靠有实用价值的大鼠坐骨神经离断后原位吻合模型。本实验旨在利用该模型,探讨甲状腺激素和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应用对周围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64只,清洁级,体重240g-260g,平均体重250±15g。大鼠称重后,用2%戊巴比妥钠40 mg/kg腹腔注射麻醉,双后肢外展,四肢橡皮筋固定于手术台,剪去右髋部鼠毛,常规右后肢消毒铺无菌洞巾,右股后部纵行切口约2 cm,钝性分离股二头肌和股外侧肌,游离右侧坐骨神经,于梨状肌下缘5 mm,锐性离断坐骨神经,手术显微镜下以神经血管为解剖标志对位,断端对合整齐,用10-0无创伤缝线缝合神经外膜4针打结松紧适度且一致,创面止血,0号缝合线缝合大鼠皮肤切口。随机将实验动物分为A,B,C,D共4组,每组16只并按组标记。A组(T3+NGF组):术侧腓肠肌注射T35μg/d,术侧腓肠肌注射NGF0.6μg/d;B组(NGF组):术侧腓肠肌注射5μg/d的生理盐水,术侧腓肠肌注射NGF0.6μg/d;C组(T3组):术侧腓肠肌注射T35μg/d,术侧腓肠肌注射0.6μg/d生理盐水;D组(NS组):术侧腓肠肌注射5.6μ g/d生理盐水。共注射4周。术后12周内进行:大体观察、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测定、神经电生理测定、NF-H免疫组化染色和轴突计数、Western Blotting分析NF-H蛋白含量、电镜下观察轴突再生情况。
   结果:
   联合用药组与余组相比:
   (1)在大体观察中:大鼠足底溃疡出现较迟愈合较好,展爪反射出现最早;
   (2)神经再生的组织学评价中:NF-H阳性轴突数较多;NF-H含量较高,灰度对比差异显著,P<0.05;电镜下轴突再生恢复较好;
   (3)神经功能恢复的评价中: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和神经电生理测定结果均优于其他各组,各项数据分析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1.甲状腺激素和神经生长因子均对大鼠坐骨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
   2.甲状腺激素和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应用促进大鼠坐骨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效果优于甲状腺激素或神经生长因子单独应用;
   3.两者联用的效果可能是通过某种协同机制促进NF-H等的表达而实现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