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建构主义视角下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问题研究——以Z大学为例
【6h】

建构主义视角下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问题研究——以Z大学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理论意义

1.2.3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

1.3.2 国外研究

1.3.3 研究评价

1.4 概念界定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实证研究法

1.6 研究思路

2 全日制专业硕士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1 全日制专业硕士特征分析

2.1.1 职业性

2.1.2 实践性

2.1.3 研究性

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契合性分析

2.3.1 知识观方面

2.3.2 学习观方面

2.3.3 学生观方面

2.3.4 教学观方面

3 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现状分析——以Z大学为例

3.1 调查对象的选择与问卷的设计

3.2 针对调查问卷的分析

3.2.1 职业性分析

3.2.2 实践性分析

3.2.3 研究性分析

3.2.4 知识观分析

3.2.5 学习观分析

3.2.6 学生观分析

3.2.7 教学观分析

3.3 Z大学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3.3.1 职业性培养不够到位

3.3.2 实践过程管理不够严格

3.3.3 教学内容方式不够合理

3.3.4 导师队伍建设不够完善

4 关于完善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的建议

4.1 加强全日制专业硕士职业性培养

4.1.1 开设精品职业课,提高学生职业性

4.1.2 组织高级从业人员,考评职业能力培养

4.2 推动学校与实践基地双向管理系统的构建

4.2.1 实践基地加强对学生实践的引导管理

4.2.2 学校加强对学生实践项目的理论指导

4.3 加快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改革

4.3.1 课程内容上增强实用性与实时性

4.3.2 教学方式上增加互动性与实践性

4.4 重视导师队伍建设

4.4.1 推动专业硕士校内导师团队化

4.4.2 建立合理的专硕校外导师遴选机制

4.4.3 加强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之间的沟通

5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其发展逐渐从过去的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伴随着这一转型,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逐渐朝着专业化的方向转变,尤其在进入21世纪后,高新技术的日益普及与应用,又把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推向了更高的层次。至此,高层次专业化的应用型人才逐渐成为市场的迫切需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为社会提供高层次人才的研究生教育,开始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与发展。所以,对目前我国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培养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工具,依据其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以及教学观的合理认识,联系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实际培养中的要求,深入分析了二者在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与教学观上存在的契合性,并以此为基础,编制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
  在此基础上,本文以Z大学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对Z大学2013届全日制专业硕士毕业生及相关导师进行了调查访谈,找出了Z大学在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包括职业性培养落实不够到位、实践管理过程不够严格、教学内容方式创新不足、导师队伍建设不够完善。
  最后,本文在综合学生与老师意见建议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国外经验,对Z大学在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方面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深化落实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职业性培养,二是构建学校与实践基地双向管理模式,三是推进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改革,四是通过推动专硕校内导师团队化、建立合理的专硕校外导师遴选机制,加快专业硕士导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本文在建构主义的视角下,对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培养进行了理论层面的分析,同时又以Z大学为例,进行了一定样本的实证分析,既增添了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方面的理论依据,也为该理论在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中的利用创造了新的空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