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水红花子对流产模型小鼠子宫肥大细胞和TNF-α的影响
【6h】

水红花子对流产模型小鼠子宫肥大细胞和TNF-α的影响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通过研究水红花子对细菌脂多糖(LPS)和米非司酮(RU486)诱发流产小鼠子宫肥大细胞(MC)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初步探讨水红花子保胎作用机理,为临床中药免疫疗法治疗流产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方法: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1,A2)和实验组。实验组又分为细菌脂多糖(LPS)流产模型组(B1)、米非司酮(RU486)流产模型组(B2)、中药单处理组(C1,E1,C2,E2)、中药LPS双处理组(D1,F1)、中药RU486双处理组(D2,F2),共12组别。A1、A2、B1、B2均为孕2d开始灌DW,连续灌至8d,其中在孕6d:A1腹腔注射PBS(3μl/g)(下同),A2背部皮下注射含少许乙醇的DDW(250μl)(下同),B1腹腔注射LPS(3μl/g)(下同),B2背部皮下注射RU486(250μl)(下同);C1、C2、D1、D2均为孕2d开始灌水红花子水煎剂,连续灌至孕8d,其中在孕6d:C1腹腔注射PBS,C2皮下注射含少许乙醇的DDW,D1腹腔注射LPS,D2皮下注射RU486。实验中特别选择了传统保胎中药黄芩白术配伍E1、E2、F1、F2为水红花子各相应组别阳性药物对照。各组均与孕8d剖开腹腔观察子宫和胚胎生长状况,记录胚胎着床数和发生流产情况,比较LPS、RU486引起小鼠的流产效果;取子宫,通过HE染色观察组织学结构变化,甲苯胺蓝染色检测不同实验处理小鼠子宫肥大细胞的分布和数量,及制成子宫组织匀浆,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检测子宫组织TNF-α的含量变化。
   结果:(1)LPS流产模型:①平均胚胎数比较:与A1相比,B1平均胚胎数极显著减少(P<0.01);中药处理组及中药LPS双处理组小鼠子宫胚胎数趋近与正常对照A1组,差异不显著。其中C1组即水红花子单处理平均胚胎数最多;②流产率比较:A1组自然流产率为20%;LPS注射使B1组小鼠流产率达到70%;D1、F1组流产率分别降到15%和33%;C1、E1的流产率均为0。(2)RU486流产模型:①平均胚胎数比较:B2组与其他各组相比,平均胚胎数均极显著减少(P<0.01);水红花子处理C2、D2组均比对照A2组平均胚胎数显著增加(P<0.05),其中水红花子处理C2组平均胚胎数目最多。②流产率比较:A2组流产率达到25%;RU486处理B2组流产率为80%;D2、E2和F2组流产率分别为30%、20%和50%,其中C2组小鼠流产率最低为10%。(3)水红花子对流产模型小鼠子宫肥大细胞的影响:各组小鼠子宫肥大细胞存在严重的脱颗粒现象,主要分布于子宫肌层、肌间血管层、外膜以及系膜三角区。LPS处理B1组与对照A1组相比,肥大细胞数目显著减少(P<0.05);RU486处理B2组与对照A2组相比,肥大细胞数目极显著减少(P<0.01);水红花子单处理即C1、C2组肥大细胞数目最多,且C1与对照A1组相比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而黄芩白术单处理组E1、E2在各实验组中肥大细胞数目均为最低水平;其他各组肥大细胞数目分布不一,并且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差异性。(4)水红花子对流产模型小鼠子宫TNF-α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流产模型B1、B2组小鼠子宫组织中的TNF-α含量极显著都高于其他各组(P<0.01);水红花子处理组C1与D1相比,TNF-α含量无显著差异,黄芩白术处理组E1、F1中TNF-α含量最少。C2、D2、F2与对照组A2相比,含量都有所增加,但并无显著差异,E2组TNF-α含量最少。
   结论:(1)水红花子与传统保胎中药黄芩白术在对抗LPS、RU486诱导小鼠流产中有着相同的功效。在受孕第2~8d使用中药预防,水红花子对抗LPS、RU486的流产作用效果显著,平均胚胎数与流产率趋近正常水平。(2)水红花子通过调节肥大细胞的数量分布及其释放某些活性物质,拮抗LPS诱导子宫内膜产生的炎症反应,抑制RU486对孕酮的拮抗作用,维持子宫局部免疫水平,向有利于正常妊娠的优势转变。(3)水红花子抑制由LPS、RU486诱导的TNF-α过度分泌,阻止Th1型细胞因子对胚胎的免疫排斥,维持Th1/Th2平衡。在对抗LPS、RU486诱导小鼠流产机理中,水红花子通过多种途径调节免疫细胞、细胞因子、激素等因素共同参与维持母胎局部免疫平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