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学生应对方式、时间管理倾向、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6h】

大学生应对方式、时间管理倾向、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综述

1.2.1 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综述

1.2.2 应对方式研究综述

1.2.3 时间管理倾向研究综述

1.2.4 自我和谐的研究综述

1.2.5 应对方式、时间管理倾向、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1.2.6 研究评价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

第二章 研究设计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工具

2.4 数据处理

2.5 研究假设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

3.1.1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性别比较

3.1.2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年级比较

3.1.3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学科比较

3.1.4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家庭教养方式比较

3.2 大学生应对方式状况

3.2.1 大学生应对方式的性别比较

3.2.2 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年级比较

3.2.3 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学科比较

3.2.4 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家庭教养方式比较

3.3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状况

3.3.1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性别比较

3.3.2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年级比较

3.3.3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学科比较

3.3.4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家庭教养方式比较

3.4 大学生自我和谐状况

3.4.1 大学生自我和谐的性别比较

3.4.2 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年级比较

3.4.3 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学科比较

3.4.4 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家庭教养方式比较

3.5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应对方式、时间管理倾向、自我和谐的关系

3.5.1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3.5.2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

3.5.3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和谐的关系

3.5.4 大学生应对方式与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

3.5.5 大学生应对方式与自我和谐的关系

3.5.6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自我和谐的关系

3.5.7 应对方式、时间管理倾向、自我和谐对主观幸福感的回归分析

3.5.8 应对方式、时间管理倾向、自我和谐对主观幸福感的中介效应检验

第四章 讨论

4.1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分析

4.1.1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性别差异分析

4.1.2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年级差异分析

4.1.3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学科差异分析

4.1.4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家庭教养方式差异分析

4.2 大学生应对方式状况分析

4.2.1 大学生应对方式的性别差异分析

4.2.2 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年级差异分析

4.2.3 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学科差异分析

4.2.4 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家庭教养方式差异分析

4.3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状况分析

4.3.1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性别差异分析

4.3.2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年级差异分析

4.3.3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学科差异分析

4.3.4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家庭教养方式差异分析

4.4 大学生自我和谐状况分析

4.4.1 大学生自我和谐的性别差异分析

4.4.2 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年级差异分析

4.4.3 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学科差异分析

4.4.4 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家庭教养方式差异分析

4.5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应对方式、时间管理倾向、自我和谐的相关分析

4.5.1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分析

4.5.2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分析

4.5.3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和谐的关系分析

4.5.4 大学生应对方式与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分析

4.5.5 大学生应对方式与自我和谐的关系分析

4.5.6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自我和谐的关系分析

4.5.7 应对方式、时间管理倾向、自我和谐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分析

4.5.8 应对方式、时间管理倾向、自我和谐对主观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分析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结论

5.1.1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差异分析

5.1.2 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差异分析

5.1.3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差异分析

5.1.4 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差异分析

5.1.5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应对方式、时间管理倾向、自我和谐的相关分析

5.2 建议

5.2.1 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5.2.2 培养积极的应对方式

5.2.3 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

5.2.4 主动调整自我达到和谐

5.2.5 学校和社会支持

5.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声明

展开▼

摘要

大学生群体是社会中的重要群体,大学四年是他们心理不断成熟和人格不断健全的重要时期,而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在这个时期也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应对方式、时间管理倾向、自我和谐等因素都对主观幸福感有预测作用。而笔者在大量研究结果的基础之上,假设自我和谐因子作为应对方式和时间管理倾向的中介因素影响主观幸福感。因此本研究在主观幸福感综述的基础之上,分析了性别、专业、年级、家庭教养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及与应对方式、时间管理倾向和自我和谐间的关系,从而对假设进行验证。研究结果显示:
   (1)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在年级、学科、家庭教养方式上,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2)大学生应对方式消极应对维度在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积极应对维度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年级上,在消极维度和积极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在学科上,各学科在消极应对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积极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教养方式上,消极应对维度不存在显著差异,积极应对维度存在显著差异。
   (3)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在性别上差异显著。年级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学科和家庭教养方式上均存在显著的差异性。
   (4)大学生自我和谐在性别、年级、学科以及家庭教养方式上,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5)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应对方式、时间管理倾向、自我和谐间均存在显著相关。
   (6)应对方式、时间管理倾向和自我和谐均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不同程度的预测作用。且应对方式和时间管理倾向可以通过自我和谐为中介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